用户时代中国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思考

2015-02-26 12:32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服务

张 爽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2001年移动梦网的推出,到2007年3G网络和智能手机系统出现,再到2010年后全民智能终端的普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世界有目共睹。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超过PC机上网比例。

另外,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力,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登陆达斯达克,成首家上市中文社交媒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当天便创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IPO交易。在2014年双十一购物大潮中,手机购物成为一大亮点,11日晚零点开始仅10分钟,移动端成交金额就达18.87亿元,在同时间段总成交金额的占比超过了50%。

除了移动端使用数量的壮大,其类型也更加多元,涉及领域更加广泛,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边边角角。新闻客户端、移动视频、B2B电子商务、微信、微博等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活跃的元素,除此之外,大数据、自媒体、垂直化、UGC、可穿戴设备等等也对我们来说变得不那么陌生。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基于技术、政策、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即“用户”。工业化时代是蔑视人口数字的,中国从来没有因为它的人口数量获得过尊重,进入互联网时代,十三亿数字升值,互联网天然的集腋成裘的市场效应,使来到网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效的数据的构成部分。拥有同一文化属性的十三亿人汇聚的能量在任何领域里,都有可能触摸世界级的荣誉,这一全球风景独好的网民集体,在中国特定的市场上哺育了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

相较于PC端互联网,移动端互联网得益于人口因素的飞速发展,更为明显。因为它的私密性、伴随性、便捷性,以及手机智能终端成本的下降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在中国,人手一台甚至多台移动终端的现象已相当常见。基于以下公式,我们就很容易看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人口捷径:

新媒体的价值=影响用户人数×从单个用户获取价值

足够的人口,统一的文字,繁荣的市场,给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予强大的力量。那么,当用户增长趋缓后,中国移动互联网能否依然保持人口红利带来的网络经济效益,问题的答案在公式中已明确显现,提高从单个用户获取价值,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用户思维,深度挖掘八亿用户中每一个人的价值。

二、用户与用户思维

(一)用户

在纸媒或电子媒介时代,信息接受者通常被称为读者、听众、受众。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以及其他致力于拟剧论研究的学者,较早地使用了“受众”的概念来分析日常的互动行为。受众的初始用法经过扩展之后,开始被用来描述发达工业社会中的所有成员,一般来说,受众的概念多用于大众传播的情境之下。然而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大众传播,网络传播还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这个用户创造、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这一概念显然已经不能涵盖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广大网民所扮演的角色,而“用户”这个词显然要合适得多。

用户是指某一种技术、产品、服务的使用者,使用某种产品的人。众多移动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给予的广阔空间中,满足用户需求,创造自己的价值。于是,一个个功能相异、各有千秋的互联网产品如微信、微博,给用户提供了非凡的服务,亿万互联网用户又哺育了这些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已超越了以往“产品”的物化概念,它是一种媒介,一种框架平台,给这个产品的使用者——互联网“用户”以各式各样的服务。

(二)用户思维

从理论的角度看,用户思维并不是学术概念,它们不能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它们不是被学者提出来的,而是由业界人士提出,所以,它们有浓厚的业界背景,包括营销界、新闻传播界等,以下几点是从移动互联网界的角度分析用户思维。

(1)用户创造。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作:用户原创内容。每个消费者都是生产者,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意见、经历分享给其他网民。例如,前文所述,拥有统一文化、统一文字的中国网民所创造的内容汇集在互联网上,在这个承载着亿万人智慧的地方,人们分享、创造、辩论,在互联网众多关系链的连接中,平凡人的想法也可以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在中国互联网媒体中,用户创造内容早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从博客人人自我表达的世纪性开启到YouTube视觉化的分享,从微博透明化的畅所欲言到微信公众号私密化的订阅,用户创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自主性。在2014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金鹰节晚会直播时,启用了弹幕,视频上可以直接看到观众在观看直播时通过手机端、PC端键入的想法、吐槽等。虽然总控中心对弹幕内容做了一定的筛检和延时,但这一将用户创造内容直接展现给更广大用户的播放形式,颠覆了以往电视节目的播放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更加引人注目。

(2)用户体验。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维信息通道获取信息,沉浸在具有全息性、构想性、全息性的虚拟现实中。这种沉浸感可以说便是互联网中的用户体验,它来自用户和人机界面的交互过程。

用户体验的核心强调易用性与交互性,也强调极致性与革新性。移动端产品微信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便是便捷性,要让用户在三部之内便可达到每一个主要功能按钮处,它与QQ、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简易界面和私密功能,它的革新性使其面市3年用户数便突破6亿,增长之势不可阻挡。

移动时代的用户体验无疑有别于PC端,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内容与形式的组合,PC端互联网媒体是内容、形式和社交的组合,那么,移动互联网媒体必然会内容、形式、社交与场景的组合。于是,移动互联网媒体设计产品时所具有的用户思维必须包含对用户使用场景的用户体验,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场景维度给用户提供服务,增强其极致体验。

(3)用户个性化需求。从平行化到垂直化。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出现越来越多专注某一领域内容的产品,如财经新闻客户端、学习助手客户端、电影资讯客户端。而仅在图片社交领域,不管是国外出现的Instagram还是中国的美拍、微视,社交媒体类的垂直化窄化发展也逐步出现。

从受众到个人。在海量互联网信息中,“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目前,用户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体现为对贴心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追求。因此,全面的用户行为分析和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引擎是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国外的Google、Amazon等互联网巨头和国内的腾讯、淘宝等互联网公司已经将此视为其赢得竞争的重要武器。

大数据技术给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全面的技术,它从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再到分析数据,系统处理每一个用户的数据。如今,数字技术时代的来临,使我们可以将越来越多的事物数据化,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信息。数据的收集是免费的,但它创造的价值,却是无限估量的。

三、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展路径探析

移动互联网媒体是内容媒体、关系媒体和服务媒体的融合。这三种媒体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相反,它们可以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中,互相促进。可以看出,这三种媒体全部都是围绕用户这一概念来运作的。以下,就从这三方面对用户时代中国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一)内容媒体

如今移动互联网上,以内容为主的媒体占很大比例,如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客户端等。内容媒体的法宝就是结合移动端的特点给用户提供其需要的优质的媒体内容。

首先,这种内容应该是一种价值的传达。这种价值可以引起用户的认同感和共鸣感。在近年移动视频端大火的两部迷你剧《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可以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空白,以平民的视角,亲和的语言,朴实的画面,在内容上传达了一种平民大众的自我嘲讽但又积极上进的价值观。其次,具有原创性。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平台本身具有的特性差别就决定了其内容的差别。再加上传统媒体内容的高版权费,移动媒体更应创造自己的内容,在媒体平台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再次,满足碎片化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的时间零散、它旨在通过点滴知识摄入和一定量的积累建立完整地知识拼图。因此,移动媒体在给用户提供内容时,不宜过长和过于深奥,而且要结合用户碎片化阅读的轻松的、无压力心理特征。

(二)关系媒体

关系媒体多与内容媒体融合,因为内容与关系是不可分离的。用户之间在产生关系时必然会产生交流,用户在生产内容的同时,必然与其他用户产生关系。例如,不管是建立在弱联系之上的新浪微博还是建立在强联系之上的微信都是重要的内容生产媒体。

关系媒体要以开放的心态,给用户搭建一个大平台,使各种传播类型在这里都有产生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关系媒体要尽可能的强化多种维度的关系链强度,如腾讯公司就利用自己在QQ中掌握的人际关系链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微信端的市场;人人网的同学校属性的好友推荐以及新浪微博的好友共同关注推荐,也都给用户提供建立多联系的可能。

鉴于关系媒体与内容媒体的不可分割,以内容为主的媒体也要创建与用户互动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的一个大平台。互联互通是未来互联网的永恒的发展主题,在连接中,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

(三)服务媒体

在中国,服务类媒体的代表有淘宝、携程、五八同城、美团等等。因为广阔的市场所带来的强大需求力,服务类媒体尤其是其中的业界领头羊更是发展强劲。这些服务类媒体大多以PC端互联网发家,目前都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广其手机端的业务。除了提供专门类服务的移动媒体,其他类媒体也都在扩充服务类功能。

服务的根本就是满足用户需要。按照服务行业业务实施的三个流程,服务首先要市场细分,其次定位目标市场,最后创新服务递送系统。对于移动服务客户端,定位目标市场是关键,在开展服务时,切忌求大求全,应在某一领域做强之后,再尝试其他领域。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服务类媒体更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服务类客户端可尝试社交化可能,将UGC与服务连接在一起,人们在享受服务中加深彼此关系,在分享内容的同时,满足自身需求。

四、结语

著名媒介学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发展人性化趋势理论认为:“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是在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这同样也是对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理论的一个发展。就媒介本身性质以及其运营理念来说,以人为中心必然是大趋势,拥有了数量的优势再加上用户的深度开发,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1]人民网研究院.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R].

[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2014[R].

[3]“双11”销售额剧增 手机支付总额紧逼电脑[J/OL].新华网,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11/12/c_1113221363.htm.2014-11-12.

[4]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互联网时代》[Z].

[5]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M].

[6]用户 .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012.htm?fr=Aladdin.

[7]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

[8]保罗·莱文森.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理论[D].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服务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