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图文一家”办报思想
——让民文报的“图翼”活起来

2015-02-26 13:01华岩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锡伯新闻照片摄影记者

华岩明

(察布查尔报社,新疆 伊犁 835300)

树立“图文一家”办报思想
——让民文报的“图翼”活起来

华岩明

(察布查尔报社,新疆 伊犁 835300)

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是当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市)的党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锡伯文报读者群的了解情况来看很不乐观,除了以前学过锡伯文的老人,还有后来培训和自学过的一些后生以外,50岁以下的锡伯人几乎不懂本民族文字,虽然都会说锡伯话,但都是“有眼无珠”看不懂锡伯文。那么读懂锡伯文报的人还有多少呢?可想而知,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留得住读者,是摆在我们办报人员眼前的一项难攻的课题。

树立;图文;思想

要想办好民文报,必须增加新闻照片信息占有量,让不同阶层的读者喜闻乐见,而且刊登的每幅照片让人一看就能看懂,生动感人,具有形象化的视觉美感,使人一目了然,一图胜千言。这样的新闻照片无需过多文字说明,读者凭画面就可感受到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内涵。事实上,在当代报刊上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运用广泛,各具特色。

那么,民文报怎样才能把“图翼”这只翅膀搞活起来,为报纸版面增光添彩呢?以我个人看法,首先,社领导和全体采编人员要高度树立“图文一家”的办报思想,彻底打掉“报纸按期出版就万事大吉了”的陈腐观念。其次,在编辑部内部把图片稿与文字稿放在同等位置上,开展“图文并茂”的评版活动。其三,要建立一支人人拿起照相机成为新闻摄影“好能手”队伍。

但是,锡伯文报没有专职新闻摄影记者,面对这种局面,3年前,我自告奋勇地兼职起新闻摄影一职。从此,我每天背着照相包骑上摩托车,不管路程多远,路况多坏,天气多恶劣,还是一个乡一个村寻找新闻拍摄线索,用真情实感去拍摄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每次寻到一个新闻劳动场面,我不顾烈日照射,总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多时机、多焦点、多构图拍摄全景、中景和特写,生怕回去后选不出好的照片,打动不了编辑,感动不了读者。

就这样我跑遍了全县各乡镇场和村庄,主要以农、牧、林业生产场面入手,全面记录百姓生活的新人新事、加强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开展“去极端化”活动场面和依靠党的好政策科技种田、发展牲畜、扩大林业等典型事例和带头人物,尽全力拍摄好新闻事实的整体变化和形象精华。近3年中,我先后拍摄了《察布查尔成为全国绿色水稻生产基地》《温棚西红柿出口创汇》《万寿菊红遍沃野丰收在望》《红花陆续盛开农户绽放笑颜》《特色林果业向效益型转轨》等上百张农牧林生产的各个阶段的火热场景,为该县中心工作,唱好唱响“四季歌”。还拍摄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闻照片,如《锡伯族“贝伦舞”入选国家非遗》《“神歌灵舞萨满风”摘全国大赛桂冠》和《六十年沧桑巨变锡伯家乡展新颜》等许多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

从此,在锡伯文报头版上开辟的视觉新闻照片,均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独家图片出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同时,这些图片新闻经常被《新疆日报》《伊犁日报》等汉文大报采用,影响面很广,而且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以及新疆天山网等国家、自治区等网站还转发这些图片新闻,为全面宣传形象化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年5月初,报社让我在新疆日报举办的新疆新闻摄影提高班上培训新闻摄影。这次学习不仅弄清了新闻摄影“形象”第一位,“文字”第二位等以前认识上的模糊问题,而且更加懂得了主题决定图片新闻的成败,只要我们的镜头与人民大众关注的目光同步,与人民大众生活规律同步,与人民大众精神需求同步,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新闻照片才能显现出应有的生命力,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回顾这几年来新闻摄影实践,我每年都遇到同样的“劳动场面”和“生产场景”等难解的问题,为避免“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画面再次出现,努力把“求新、求真、求活”的创新手法付之行动,每次拍摄同样的劳动场面时,我始终拍摄好几个场面,力求做到“百张挑一”的效果,这样每年报道的“四季歌”新闻照片都不一样,反映出的角度也不同,视觉新鲜、形象力强、冲击力高和超常规突出主题,从而编辑在同一内容的众多新闻照片中优先刊发,使广大读者也感到“百看不厌”。

新闻照片是通过“视觉语言”和“瞬间形象”来告知读者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新闻摄影记者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技术和新思潮,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岗位需求,更要习惯去研究社会、关注别人、尊重他人,要懂得生活常识,掌握各项生产规律,做有心人,还得有韧力。这是摄影记者必备的素质,应该时刻不能忘记所承担的责任,那摄影记者的责任是什么?是记录社会和保存历史的转折点等等。所以说,摄影记者不能说责任不大,但在今天,我们还应该特别担当起作用于社会直至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责任不是简单的图解,而是在关注中纪录一个个精彩瞬间说教。

例如,2014年5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震惊中外的“5·22”暴力恐怖事件。5月23日,新疆各地政府均召开了誓师大会,察布查尔县当日也举行了“我是反恐卫士”万人誓师大会,这样一个庄严而巨大的活动场面,对摄影记者来说是难逢的好机遇。于是,我在紧张拍摄中紧紧抓住主题最为关键的拍摄手法,重点抢拍了各族群众庄严宣誓中最尖锐、最饱和的瞬间状态特写镜头,使这幅新闻照片在同一内容的众多其他地区的新闻照片中占了优势,在次日的《新疆日报》头版上刊发,而且人民网及时转发,所起的作用可以说代表了全疆各地誓师大会的内容,还表达了全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觉争当民族团结模范,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逐渐兴盛,视觉新闻迅速兴起,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景观,成为当代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占为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摄影数码化以后,以其真实、快捷、形象化迅速征服了世界,视觉新闻的需求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这对新闻摄影事业而言是件大好事,我们可能自己还没意识到,我们摄影记者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的强力推出,已对读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至思想的形成产生无形的影响力。还可以说,视觉新闻在无形当中成了左右人的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大声呼吁,关注视觉新闻的时候到了。

J419.1

A

1674-8883(2015)19-0071-01

华岩明(1965—),男,新疆伊犁人,大专,中级,研究方向:新闻。

猜你喜欢
锡伯新闻照片摄影记者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稻田如画
印刷体锡伯文图像数据集的构建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代宽画幅新闻照片的拍摄探索和尝试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民国前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领事馆领事以锡伯族为主的原因初探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试论锡伯族婴幼儿的母语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