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研究

2015-02-26 1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热门话题大虾新浪

滕 叶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一、经典微博热门话题分析

(一)陈赫离婚事件

2015年1月21日搜狐娱乐官媒爆出陈赫离婚,到27日风行工作室爆出偷拍视频,关于“陈赫出轨”的话题就稳居新浪微博热门话题第一位。

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社交媒体都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以前这种新闻话题最多在事件被报道的几天内有一定热度,在微博世界里这种娱乐事件因为参与人数众多、舆论环境之复杂从而变成了一场公众狂欢,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前微博时代所没有的。最终事件在一片喧哗中又会被新的娱乐话题所取代。

(二)天津滨海爆炸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震惊全国。大量视频、信息从微博中传出,这种灾难性突发新闻事件在微博中的议程设置就是在每一个用户对事件的关注、担忧、质疑中形成的。

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媒体介入”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干预之一。微博用户以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将这个话题推上了热门。官方通过微博发布事件通报将整个话题推向讨论的最高点。用户在微博上跟进事件的发展,追问灾难发生的原因,一些意见领袖的观点被整理推送引来更多的舆论。针对灾难性突发事件,设定符合灾难规律、满足用户心理、凸显媒介意义的新的议程设置。

(三)青岛大虾事件

2015年10月5日微博爆出游客在青岛某大排档吃饭,菜单上大虾每份38元,结账时一个38元,蒜蓉大虾一份吃了1520元。6日出来了处罚结果,但是舆情没有大爆发,直到第四天就衍变成了对整个青岛甚至山东服务行业的讨伐事件。

社会事件在微博上的讨论热度根据事件的进展发生变化,在“青岛大虾”事件中还有微博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甚至有的“大V”发表了“去青岛玩必须注意的几件事”。梳理“大虾事件”的传播脉络可以看到,爆料发生在国庆长假期间,处于国内旅游的高峰时期,必然更容易引起微博用户的关注。旅游宰客类似的新闻也一直屡见不鲜,民众对此也是怨声载道。大虾事件之所以能持续被关注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事件在持续的被扩散,由于青岛和山东有关部门网络危机公关失分,才让“青岛宰客”逐渐变成了对“好客山东”的调侃。微博热点事件生命力毕竟有限,当话题性已经被彻底消耗殆尽,公众就进入了茫然期,事件也将慢慢归于平静。

二、微博热门话题的形成原因

(一)明星效应

陈赫等都是娱乐明星,名人身上永远不缺话题。观察新浪微博话题榜不难发现,有关名人的话题每天都层出不穷,新浪微博其定位之初也是依靠明星来支撑注册流量的。明星、明星粉丝效应在一定阶段激发网友的活跃度,明星参与量下降,话题设置也失去热度,自然就影响部分网民的活跃度。在草根微博火爆的今天,名人依然是提高阅读量的最直接的方式。

(二)使用与满足

微博的用户很重视个人感受,使用微博也是带着某种目的性的,当某个话题引爆了受众的好奇心,越来越多同爱好的人加入讨论,在热门话题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话题的消解也在于参与者对事件的冷热态度。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受众更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或者娱乐性高的话题,热门话题所呈现出的就是当下用户所需求的实质性信息。

(三)意见领袖

热门话题的推动,大V起到很大的作用,意见领袖连接起不同的受众关注话题本身,从中获得粉丝支持,炒热了话题也炒热了自己。微博拥有新鲜的话题引入机制,源源不断的社会生活话题让意见领袖们可以延续自己领袖身份。既不是话题激活了意见领袖,也不是意见领袖炒热了话题,他们之间就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舆论的形成,微博的引爆,传统媒体的跟进,成为热议话题,问题得到解决,意见领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三、热门话题议程设置的导向

(一)话题传播方式的完善

微博话题应该培养用户浏览热门话题的使用习惯,设计更人性化的热门话题讨论版块。使用户参与到热门话题的讨论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等级机制,以话题的参与程度作为用户等级提高的标准。微博意见领袖的加入讨论并在微博中推送,即使用户没有关注该意见领袖也能在首页看到关于热门话题的相关微博,激发用户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热门话题从微博发起,传播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中,在进行“二次传播”,受众面不断地在扩展,网络话题慢慢演变成全民热议的话题。

(二)热门话题的正面效应

互联网中的言论自由,微博信息以碎片化、裂变式传播。使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具有负面效应的谣言有了滋长空间。热门话题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的良性发展。微博不能成为用户负面情绪的发泄场。作为开放性社交媒体少数人刷频式的偏激立场会给微博话题设置造成恶性影响。微博应该多推送有积极意义的话题,消除负面公共事件的激进言论,及时澄清谣言,弘扬正面力量。

(三)平衡话题设置

观察发现长期占据新浪微博话题热门即非政治事件也非社会事件,而是某明星生日或者营销的话题,这类话题的消费性仅局限在粉丝的范畴,占用微博资源传播一个毫无现实意义的事件是造成新浪微博话题设置不平衡的原因。社会问题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微博吸引社会民生事件的关注度,提高某些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度甚至推动事件得到合理的解决。平衡当前微博话题中各类型新闻的数量,使不同身份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热门话题在议程设置上平衡性发展,有利于微博用户的多元化,增加用户参与度和活跃性。

四、总结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在弱化和消失。微博首页新闻和热门话题的设置引导了大众的新闻关注方向。互联网时代信息强大的时效性和复杂性,一个话题很快被另一个话题所取代是微博议程设置不断产生又不断消解的特定规律。受众在传播中成为主体,公众对议题设置的影响在微博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1]王金礼,魏文秀.微博的超议程设置:微博、媒介语公众的议程互动——以“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1(5).

[2]郭伟.浅析传统媒体与微博议程设置互动关系[J].今传媒,2013(1).

[3]王静怡.新浪微博议程设置特点初探[J].东南传播,2014(7).

[4]韦路,胡雨濛.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2014(2).

[5]罗宜虹,孙玉红.微博意见领袖的产生、角色、类型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4(9).

[6]任昌辉.微博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促成因素与特点[J].青年记者,2014(29).

[7]梁旨铭.基于新浪微博的网络信息生命周期实证研究[J].新闻界,2014(3).

猜你喜欢
热门话题大虾新浪
保存大虾有妙招
热门话题 一季报惊喜不多
猴子虽小
豆腐大虾
国产传统影视剧中故事来源刍议
“这家苗我跟定了!”50天出大虾,8成人赚钱,这支苗界新星缘何备受养殖户青睐?
新浪读书排行榜
大虾刺身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