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5-02-26 05:37高英杰王英南赵佛军刘宝林胡林山张学诚贾国璞刘经州刘卫民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肠溶片沙拉溃疡性

高英杰,王英南**,赵佛军,刘宝林,胡林山张学诚,贾国璞,刘经州,姚 芳,刘卫民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 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人民医院,河北 承德双滦区 067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UC是一种多因素、多层次且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或不伴有腹痛、里急后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结肠镜检查表现为:①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严重者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或散在的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钝、变浅或消失,呈铅管样改变,假息肉形成及桥形黏膜等。西药治疗需长期应用,易复发,副作用较多,而中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我科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纳入研究病例60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院门诊病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含男14例,女16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 46.1±9.7 岁,True-Witts分度显示轻度者为13例,中度者17例;对照组含男13例,女17例,年龄 26~64 岁,平均年龄为 49.8±10.0 岁,True-Witts分度显示轻度者为15例,中度者15例。两组在性别和年龄和True-Witts分度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知情同意,且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施。诊断标准参考200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

1.2 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UC诊断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患者。②患者自愿参加试验。③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④近期未曾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⑤近期未使用其他中、西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急性期,给予中药水煎剂(协定处方4号方:地榆炭30g、防风 30g、白头翁30g、黄柏炭30g、秦皮 30g、槐角 20g、侧柏炭 20g、白芨 20g、黄连 20g、炒荆芥20g,水煎成100mL)保留灌肠配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0.25/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1g/次,4次/d;缓解期,美沙拉嗪肠溶片改用0.5g/次,3次/d口服。

1.3.2 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0.25/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口服,急性期1g/次,4次/d;缓解期 0.5g/次,3 次/d。

1.3.3 疗程: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治疗后2周、4周、8周记录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的变化,8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 观察指标:患者主要症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指导原则》予以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8周观察记录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的变化。1.5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指导原则》制定。①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总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总积分减少≥70%。③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总积分减少≥30%。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后进行一次疗效评价,其中治疗组患者治愈17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患者9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2周总有效率比较 n(%)

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中治愈患者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患者仅10例,有显著效果者5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8周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认为是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相关。中医学将UC归属在“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曰:“诸泻痢皆属于湿,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佛郁,以致气液不得宣通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热毒侵入肠中肌肤,久至腐烂,由腐败而至于溃烂,是以纯下血水杂以脂膜,即所谓肠溃疡也。”其病因主要是湿热滞于大肠,熏蒸肠道,与气血相搏结,气滞血凝,进而影响气机,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脉瘀阻,脉络瘀滞,从而产生UC的一系列症候,聚久生热,湿热蕴结,流注肠间而致泻痢[2]。“无湿不成泻”,UC有湿邪下渗于大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3]。湿邪于内,粘缠难除,阻滞经络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瘀血阻滞。王新月等认为本病应分期,分段,分级治疗,活动期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以祛邪为治疗原则,灌肠药物选择应以清热化湿、解毒凉血、敛疮生肌、活血止血为主[4],本研究中自拟协定方4号方,完全符合中医理论,并有广泛的临床基础,疗效确切,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善清胃肠湿热,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槐角清热泻火用于肠热便血,凉血止血,四药合用,能清肠中湿热,凉血止痢,地榆炭、黄柏炭、侧柏炭收敛止血、解毒敛疮,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止血,炒荆芥、防风止泻止血,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止泻之功效。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能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及总体症状,治疗组在改善脓血便、总体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在短期内(2周)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监测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改变。中药保留灌肠加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应用,多方位、多层次一体治疗,见效快,效果明显、稳固,复发率低。既能解决大剂量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又能解决中药见效缓慢的缺点。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3] 张晓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19(3):212~213.

[4] 王新月.溃疡性结肠炎分期辨治体会[J].江苏中医药杂志,2006,27(1):10.

猜你喜欢
肠溶片沙拉溃疡性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能力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
夏日罐子沙拉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绞痛效果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