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2015-02-26 05:37张秀芳李瑞燕
河北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腺瘤入院研究组

张秀芳,李瑞燕

(1.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 内江 641000 2.泸 州 医 学 院,四川 泸州 641400)

甲状腺腺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可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生理阴影[1,2]。因此,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 20~62 岁,平均(41.86±8.03)岁。病程 0.6~5年,平均(1.78±0.41)年。受教育年限 5~18 年,平均(11.24±4.72)年。对照组:男 12 例、女 21 例,年龄 22~61 岁,平均(41.71±7.95)岁。病程 0.6~6 年,平均(1.85±0.46)年。受教育年限 6~18 年,平均(11.28±4.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①术前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腺瘤;②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能进行有效沟通;③无精神障碍性疾病;④采用颈丛局部麻醉联合强化麻醉;⑤同意进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疼痛病史;②有药物、酒精依赖史;③甲状腺癌等恶性疾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及遵医嘱进行治疗等,患者有疑问时给予解答,不过多考虑个体性差异。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认知干预: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使其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疼痛,使患者对疼痛具有初步认识,并评估患者对疼痛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补充相应的知识,纠正对疼痛的认识误区。

1.2.2 行为干预: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电影及书籍,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将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面。还可以教会患者放松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坚持每天1次,每次15min[3]。

1.2.3 体位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头低肩高仰卧位的训练,增加手术时的舒适度。术后协助患者摆正体位,避免剧烈转动颈部,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疼痛;教会患者术后下床起身动作,避免因为活动不当,加重切口不适感。合并颈椎病、年龄较高、耐受力较差的患者,可以垫高头部体位,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创口、腰部及头部疼痛感。

1.2.4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加强与之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围术期,随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如疼痛心理,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

1.3 效果评价:①心理应激:负性情绪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入院时和手术当天早晨各评价一次[4]。②生理应激:用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生理应激反应。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6h、12h、24h及48h各进行一次[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早晨两组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SBP、DBP及 HR 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研究组SBP、DBP及HR与入院时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SBP、DBP及 HR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h、24h及48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外科手术对于机体来说,是比较强的应激源,可以导致患者生理和心理产生强烈的变化,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紊乱和行为异常[6]。手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手术后24 h内表现最为强烈,术后48~72 h后逐渐减轻[3]。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甲状腺腺瘤术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疼痛加剧[7]。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或人际关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变不利于康复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方法是护理干预[3]。本研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手术当天早晨SAS及SD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及抑郁心理,增强自身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减少手术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应对手术治疗。入院时,两组患者SBP、DBP及HR相似,手术中研究组患者与入院时相似,而对照组患者较入院时升高。应激可造成患者内环境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手术并发症[8]。护理干预能稳定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起到镇静、镇痛、调整心率及血压、改善肌肉紧张程度等作用,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两组患者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但术后12h、24h及48h研究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腺瘤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刘海燕等[9]报道一致。实施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疾病相关知识及疼痛知识的认识得到加强,能避开可能引起术后疼痛的内外部因素,如体位护理,帮助患者背部、头部保持舒适,能够减轻术后由于体位原因带来的疼痛感,有效避免了因活动头部造成疼痛。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消除负性情绪,提高了适应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静,孙佳,许阳子.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合并DVT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120~155.

[2] 夏咏雪.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3):160~161.

[3] 陈珊,陈俊春.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枠杂志,2013,11(3):103~104.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刊):88~100.

[5] 盘雪莹.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的影响[J].柳州医学,2013,26(3):177~179.

[6] 钟靖.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6(4):1848~1849.

[7] 林需.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45~146.

[8] 张丽,蔡宇.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38~139.

[9] 刘海燕,饶爱琼.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28~2229.

猜你喜欢
腺瘤入院研究组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