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研究

2015-02-27 03:43高美华张玲李恩华张孝德李秋菊毛凤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高职传统

高美华 张玲 李恩华 张孝德 李秋菊 毛凤芹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研究

高美华 张玲 李恩华 张孝德 李秋菊 毛凤芹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本文从高职学生常见的问题着眼,分析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新思路。

传统文化 高职 健康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载体,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心理具有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学生不断增加,相比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面对就业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几千年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对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2013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一、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当代高职学生主体素质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但在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自我意识较强

当代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强烈关注自我,遇到问题多是从自我角度出发,不容易客观地思考问题,常常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不易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好感。在行为上的表现,如在课堂是随意与他人说话、走动;在宿舍他人休息的时候打电话、大声喧哗;在食堂就餐不排队等,这些都是高职学生较强自我意识的体现。

2.人际交往困难

高职学生一迈进大学的校门都渴望获得新的朋友,可有的学生表现出人际交往困难。他们想跟他人沟通但不知从何开口;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是词不达意。大多数高职学生都知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却不知道方法。所以,处理不好人交往也会让学生形成厌学、逃课等不良行为习惯。

3.自卑心理强烈

由于高职学生来自各地,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家庭贫困,进入校园后心理落差较大,自卑心理强烈。同时,与本科生相比,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只是专科水平,觉得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相对消极。自卑心理易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人孤僻,丧失自信心、荣誉感,若不及时克服,严重的会让人性格上有重大缺陷。

4.就业压力大

高职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就业问题,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大多是在基层一线,就业环境和待遇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相差较大,因而产生能力怀疑,就业焦虑,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学生不能清醒的认识自我,把就业目标选择在大中型城市,认为那里环境好、待遇好、机会多,对于学校推荐的工作认为不好,不想干、不愿意干,自己想干的工作找不到,内心迷茫、焦虑和无助。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思路

1.坚持传统文化进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传统文化成为培养高职学生过程中一个有效手段和切入点,并且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2.增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通过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国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邀请文化名人、专家学者进行专场讲座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参观文化古迹、博物馆等活动,用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感染学生,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将情感内化为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榜样作用,让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认识“真善美”。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激烈的竞争、紧张的节奏,时刻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极其重要。

4.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优秀的心理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内化和外化相互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学识,历练品格,对于完善心理构建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继承中发展。对于儒家文化中主要从独立、自强、自尊的人格,重视个人的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以及“仁爱”四个方面发扬。

其次,培养道家的“和合”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我们不仅要尊重自然,更要在自然规律的指引下积极改造自然,做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要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

第三,遵从法家思想,培养良好的法治、纪律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时,拥有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在社会、经济等管理问题是依靠纪律、法治来解决问题而非依靠个人。

[1].黄霏霏,门晓凡.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情绪发展[J].文教资料,2011,(3)

[2].罗媛.浅谈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J].魅力中国,2011,(9)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4G303课题名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的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高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