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说《红高粱》改编成电视剧大热分析

2015-02-27 13:55蒋来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俗风情红高粱莫言

摘 要:有人说电视连续剧《红高粱》倚仗的卖点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张艺谋电影版的广而告之效应,二是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盛名之下,当然这两个因素不足以撑起电视剧的收视率。电视剧《红高粱》对于民俗风情的展示,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本身的文学精神内涵共同缔造了它的收视神话,电视剧《红高粱》的放映让我们感受到了优秀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

电视剧《红高粱》的剧本来源于小说《红高粱家族》,原著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1]。还没有拍成电视剧之前,著名导演张艺谋在1987年拍成的电影版就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电视剧《红高粱》于2014年10月27日晚黄金时段在山东、北京、东方、浙江四大卫视强势首播。四家播出平台中,北京卫视、山东卫视分别取得1.15 和1.09的收视成绩,这也是当年唯一一部首播破一的电视剧。文学作品《红高粱》改编剧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收视率,主要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1 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展示

俗话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红高粱》的编剧赵冬苓,曾获得过金鸡奖最佳编剧。关于对这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她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无论是小说和电影都已经取得了很大影响。可是赵冬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从小就生活在山东,是正宗的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而且十分熟悉莫言和他的作品,对于齐鲁地区的风土民情也很了解,能很精准地反映当地独有的风情。正是基于这些元素,使小说中很多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不是单纯的在看一幅一幅的画面,而更像是在细细品味一壶美酒,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 人物形象塑造十分鲜明

女一号是已经年过40的著名演员周迅,在本剧中她不仅要克服年龄的问题,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南方女子,要去演北方女子的大气、仗义和倔强不屈的性格,这对于看似柔弱的周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电视剧的前三集中,周迅就把九儿那泼辣劲儿全部展示了出来,“我戴九莲要是碰到好人,那比好人更好;要是遇到坏人,那比坏人还坏”这句话,让一个个性鲜明的九儿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另外男一号朱亚文,之前凭借《闯关东》这部戏中,所体现的硬朗、直爽、爷们劲儿十足的形象成名,这次扮演余占鳌更是充分展示了山东大汉的诸多特点。虽然和姜文电影版的余占鳌比略显柔情,但是柔情中带着狂野,狂野中又有细心,比如失手杀人后大口吃羊腿的那一段,高粱地里野合的那一段,都充分地向观众展示了山东大汉的野性。除了主演出色的演技外,本部电视剧那些小角色也演得很好。九儿她爹戴老三这个角色被刻画得面面俱到,不管是表情还是小细节都很到位。余占鳌的兄弟四奎,台词从他嘴里讲出来,给人感觉就很接地气,和那个书呆子张俊杰的台词功力形成了鲜明对比。罗汉率众酿酒师拜酒仙的那段《酒神曲》,以及平时在锅炉里酿酒的情景,对比于平时里服侍大少奶奶,他扛得起主管的重担,又忠厚老实,这种角色刻画的那个味道,像三十里红一样,有底蕴。

3 电视剧《红高粱》是文学魅力的胜利

莫言先生从创作《红高粱》这部小说,到现在改编成电视剧连续剧并播出,20多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可人们并没有遗忘它,反而突显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是文学精神让它穿越时间而不老,永远散发年轻的意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出现过一次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的热潮。一直到当下,改编剧的浪潮又再一次来临,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剧变成了主导者。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剧,在这个文学氛围冷清,传统文化示弱的时代,像《红高粱》这样的改编剧更是凤毛麟角,它满足了许多文学青年对于失落已久的文学精神的一次回望。面对当下网络文学改编剧的泛滥,文学内容强悍的《红高粱》体现了它超强的生命力。应多鼓励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普及这些古典及现当代的作品,使老百姓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更好地了解作品,在享受审美娱乐的同时也学到知识,提升全民素养。《红高粱》被改编为电视剧并播出,迎合了现代人普遍追求返璞归真、寻求人性真实一面的需求,它超高的收视率是文学魅力的一次胜利[2]。

4 结语

目前电视荧幕上家庭伦理剧、古代宫廷剧、都市情感剧等占据了主流,改编成电视剧的题材比较单一,观众的观影习惯受到了严重影响。《红高粱》这部电视剧的成功,解决了曾经被认为难以用视觉艺术重现的经典民间故事的难题。像《红高粱》这样文学意味很浓的故事还很多,莫言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比如说《生死疲劳》《酒国》,余华、巴金等文学大家的作品都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可我们缺乏优质的改编能力。如果作家和导演能够联合,优秀的文学小说和编剧结缘,两者若是相辅相成,必然又是另一番景象。

猜你喜欢
民俗风情红高粱莫言
高粱地里走出的艺术大家
——刘铁飞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浓墨重彩”推动场面变形与结构流动——以评剧《红高粱》为例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走近红高粱
知青文学中的陕北民俗风情
电视剧《三国》中的酒韵与民俗风情
莫言:虚伪的文学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