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单元教材课文学习要点确定的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15-02-27 21:55杨格琪
关键词:莫高窟教学点习作

杨格琪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语文单元教材课文学习要点确定的策略研究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杨格琪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语文教材中学习要点的确定并不像其他科目那样一目了然,需要教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有较为深入的研读。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确定读写结合学习要点,并结合实践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高段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语文教材中学习要点的确定并不像其他科目那样一目了然,需要教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有较为深入的研读。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更是将阅读教学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五年级所处第三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以下表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同时,小学语文高段教学还要完成另一个教学重点,那就是习作教学。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目标表述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完成习作教学目标是具有打基础意义的。

可是长时间以来,在我们语文的教学实际中,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分开的,阅读课时不讲习作方法,老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梳理,认为只要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而到了习作课,老师又发愁学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运用已有的习作素材,挑选适当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完成习作,而学生的习作逐渐地走向空洞无物的境地,甚至有的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仍然在进行习作的时候无话可说,一两百字就草草收尾。

在教学中如何将阅读课和习作课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收获习作方法,并最终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改变无话可说、有话不知道怎么说的情况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这些策略:

一、根据文体确定读写结合教学点

把握文体特征,就是把握进入文本的通道。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课堂教学实践的有限性决定了科学地引导学生进入正通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恰当的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确定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要点。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记叙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为主,可以在带领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中心之外,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学习对人、事、景、物的描写方法,在自己进行相关习作训练时就可以恰当的使用。而科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说明对象特征之余,理请说明的顺序,把握说明的结构,学习说明方法,以便可以在介绍景物、事物的习作中运用。

作为研究对象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包含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三篇文章,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这三篇文章全都是写景状物的记叙类文本,所以,就将“如何把景、物写具体”作为了本单元教学的要点确定下来。在认真对比了三篇文章之后,发现这三篇文章也有所区别:《黄山奇松》重在对比黄山三大奇松的不同,《黄果树瀑布》以游记的形式展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而《莫高窟》则更类似于对莫高窟进行详细说明的科学类文本。

二、根据文章内容确定读写结合教学点

在同一类文体的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来确定读写结合的教学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因为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依托,只有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领悟习作的技巧,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

在对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发现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围绕着这一主题安排了《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这四篇课文,从文体上看,除了《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是一首诗歌外,其余三篇文章都是记叙文,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通过对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因迷恋昆虫而发生的故事进行记叙介绍了法布尔和他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变色龙》一文则通过对变色龙外貌、习性的描写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而《金蝉脱壳》一文通过记叙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有趣。《变色龙》一文的教学可以抓住变色龙外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的段落设计读写结合教学点,《金蝉脱壳》一文则可以抓住蝉“开始脱壳了”引导学生在梳理蝉虫脱壳顺序的同时,学习动作描写的方法。

在作为研究对象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课文《黄山奇松》重点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而描写方法各有不同:迎客松的描写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的,并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陪客松的描写强调它的位置独特,同时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松可送的描写同样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但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黄果树瀑布》一文不同于《黄山奇松》抓住重点景物描写展现黄山风光的写作方法,采用的是游记式写作方法展现黄果树瀑布的声势宏达,景色壮美。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用“黄果树,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统领全文,后面就围绕着“杰作”展开描写,以游览黄果树瀑布的足迹带领读者闻其声、观其形、赏奇景,再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直接描写游览的感受,并且将感受概括为“沉醉”。所以,本文的读写结合教学点可以放在游览顺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课文《莫高窟》与前两篇文章都有所区别,从文体上来看更接近于说明事物的科学类文本,所以条理更为清晰,可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通过编写课文的段落提纲,初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课文首先对莫高窟进行了地理位置上的整体描写,继而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个方面进行局部描写,最后介绍了莫高窟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而文章中采用了比较典型的说明文段式:说明+描写,在如何将描写对象写具体这一点上可以设计我们的读写结合教学点,教给学生利用“有……有……还有……”、“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对描写对象进行列举,也可以从描写对象中选出典型意义的事物作为例子进行较为详细的描写。

三、根据课时划分确定读写结合教学点

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效教学,就要求我们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有所取舍,以便在一节40分钟的课里可以讲练结合。小学语文课较为常规的是将一篇阅读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一般要解决文章的初读和整体感受,而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精讲分析,解决重难点。但我认为在确定教学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段的不同和学情的不同,在课时的安排上有所变通,例如五年级的语文课可以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分别设计有联系的读写结合教学点,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阅读方法,从中感悟写作方法,并加以练习。

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莫高窟》一文的教学为例,在第一课时中通过问题“找一找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莫高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和整体感知,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整理和编写课文的提纲,从中领悟编写提纲的方法。接着用“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抓住彩塑的什么特点进行了介绍”开始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本段中的句式,并且对比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领悟将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最后,老师给学生两个片段要求进行课文的仿写,让学生找出仿写时需要抓住的特点,回忆可以利用的句式,最终完成读写结合的训练。

而第二课时则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写法开始课文对“壁画”的描写,利用上一节课学过的分析方法,找出描写“壁画”所采用的句式和方法,关注“彩塑”和“壁画”描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领悟新的写作方法。同时,通过对比“藏经洞”和“彩塑”、“壁画”在描写上的不同,学习对描写对象进行详略取舍的方法。做了这样的安排后,对于《莫高窟》一文的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莫高窟这一艺术瑰宝的精妙绝伦,更能学习到将事物、景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大量语言实践材料,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的“意”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因素,设计读写结合教学点,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学习、应用文本的“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语文教学做到“言意兼得”,实现“表达”——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杨格琪,女,28岁,云南昆明人,任职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小学一级教师,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育语文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莫高窟教学点习作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莫高窟,走过千年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莫高窟里看藻井
习作展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要求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