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复叶耳蕨生药鉴定学研究

2015-02-28 01:16李辉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复叶分体叶柄

李辉敏,吴 萍,江 和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刺头复叶耳蕨生药鉴定学研究

李辉敏,吴 萍,江 和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九江 332000)

[目的]对刺头复叶耳蕨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基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对刺头复叶耳蕨进行了系统的鉴别研究。[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刺头复叶耳蕨的鉴别依据。

刺头复叶耳蕨; 生药学研究; 性状;显微鉴别

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exilisChing)为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域,以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种类最为丰富,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东、河南等省,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镇静作用,民间习取其根部入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关节炎、腰腿疼、痢疾、烫火伤等[1]。为了更好地鉴别、开发利用刺头复叶耳蕨,该研究对其进行了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研究,从而为今后刺头复叶耳蕨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全草采自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由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高春华教授鉴定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刺头复叶耳蕨(ArachniodesexilisChing)。样本保存于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标本室,标本编号为F1205;水合氯醛、稀甘油等均为分析纯(AR),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

1.2 仪器FCI30/B型中草药粉碎机(上海中药机械厂),KL-UP-IV-20型超纯水机(成都唐氏康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M2016型切片机(德国徕卡),AB300型数码成像显微系统(Motic)。

1.3 方法

1.3.1基源鉴定。取采自庐山周边地域复叶耳蕨属的植物,利用植物分类方法及查阅文献[2]进行原植物鉴别。

1.3.2性状鉴定。取干燥药材根茎,观察其特征,并对其外观性状进行描述。

1.3.3显微鉴定。

1.3.3.1制片。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根及叶片,分别进行徒手制片、组织石蜡切片及粉末制片,以便对该植物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①徒手制片。分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及根的横切面,进行徒手切片,将薄片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后,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制成显微装片进行观察[3]。取刺头复叶耳蕨叶片,以镊子内侧的尖端刺破叶片,夹住材料向外撕取,撕下的一层薄膜立即放到有水的干净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后,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等。②石蜡切片。取组织进行固定后经冲洗、用递升浓度的乙醇等脱水、用二甲苯等透明、用石蜡浸蜡,然后用石蜡将组织包埋成蜡块,再经切片机切片后染色而制成切片[4]。③粉末制片。取60目刺头复叶耳蕨根茎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滴醋酸甘油试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不溶性物质。另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滴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除去细胞中的油脂、淀粉等后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3.3.2显微特征观察。取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根及叶片的组织切片与粉末片,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刺头复叶耳蕨的组织结构、细胞性状及内含物,并对显微特征描述,从而制定显微鉴别依据。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源鉴定利用植物分类方法及查阅文献进行原植物鉴别可知,本品植株高50~60 cm。叶柄长40 cm,粗约2 mm,禾秆色,基部密被深棕色、披针形鳞片,向上疏被黑褐色同样鳞片。叶片阔卵形,长22 cm、宽12 cm,顶部略狭缩呈三角形,长渐尖头,基部阔楔形,充分三回羽状;羽片8对,基部一对对生,向上的互生,有柄,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10 cm,下部宽6 cm,尾状渐尖头,基部圆楔形,二回羽状;分离小羽片12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一对斜上,上部的开展,基部下侧一片小羽片伸长,披针形,长6 cm,宽2 cm,渐尖头,基部阔楔形,羽状;末回小羽片10对,有短柄,斜长圆形,下部的长1 cm,宽约5 mm,渐尖头,基部斜楔形,深羽裂,裂片具芒刺,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阔披针形,长3.5 cm,基部宽1.5 cm,渐尖头,羽状;第二对羽片披针形,略呈镰刀状,长9 cm,基部宽2.5 cm,渐尖头,二回羽状;基部下侧一(二)片较同侧第二(三)片为小,基部上侧一片至伸达第三对羽片的基部。叶干后纸质,棕绿色,光滑,叶轴、羽轴和小羽柄下面有相当多褐色或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叶可分成营养叶和孢子叶2种。孢子囊群每小羽片6~8对(末回小羽片或裂片2~5对),略近中脉;囊群盖深棕色,宿存(图1)。生长习性,生山谷林下,海拔180~520 m。

2.2 性状鉴定根据对干燥药材外观性状的观察,可知本品根茎呈不规则扁圆形,长4~35 cm,直径2~6 mm;根茎表面深黄棕色,可见弯曲棕色须根及浅棕色鳞片;质硬而脆,断面不规则,浅灰白色,并具粉性;气微,味涩(图2)。

2.3 显微鉴别

2.3.1叶柄茎显微特征。刺头复叶耳蕨叶柄茎显微特征具有特异性,其横切面可见分体中枢5,维管组织呈有限外韧型,其中有2个分体中枢木质部呈喇叭状(图3。)。有的薄壁细胞可见含细小的砂晶。

2.3.2叶显微特征。由图4可见,刺头复叶耳蕨叶的表面薄壁细胞长方形,呈波状弯曲,下表面气孔周围副位细胞4~5个,多为不定式,偶见不等式。在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胞壁可见纹孔,气孔分布密,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片边缘可见梯纹导管。

2.3.3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根茎徒手制片难度大,因根茎含有大量的淀粉,难以有根茎全面的横切面图,无法可见根茎有多少个分体中枢;石蜡切片也未观察到根茎全面的横切面图。但从切片的部分(图5)可知根茎具有周韧型维管束,作为物种的鉴定依据不充分。

2.3.4根茎的粉末显微特征。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的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数滴稀甘油,盖上盖玻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螺纹、梯纹导管,有不规则红棕色的细胞色素块(图6);另取洁净的载玻片,加少量样品粉末,滴加醋酸甘油试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具明显的细胞后含物淀粉粒,其直径<10 μm(图7)。

3 讨论

该研究通过对刺头复叶耳蕨的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的研究观察,为该植物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便于科学准确地鉴别该草药,为刺头复叶耳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生药学基础,从而有利于今后对其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显微鉴别制片操作当中,石蜡切片操作复杂,过程较长,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一步不慎易导致前功尽弃,且处理过程会引起组织块或多或少的收缩,切片时受环境湿度、温度等影响较大,而徒手制片操作相对简单、快速,无需贵重切片机,可观察到植物组织活体结构及自然色泽,应用广泛,为植物显微鉴别常用的制片方法。从显微鉴别结果可知,刺头复叶耳蕨叶柄横切面的组织结构特殊,对于刺头复叶耳蕨的鉴定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从叶柄横切面可观察到分体中枢为5,维管组织有限外韧型,上端3个分体中枢环列,下端2个分体中枢较大,形态各异,在其木质部形成明显具拖尾的喇叭形。而供药用的根茎,由于含有丰富的淀粉类物质,不利于徒手制片进行鉴别,所含分体中枢整体形态难以判断,显微特征特异性并不突出,因此该部位不适应于对该植物物种的鉴定。由此可认为选择刺头复叶耳蕨叶柄横切面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标准对于刺头复叶耳蕨的鉴定更具有科学意义。而这种情况在鳞毛蕨科其他药用植物的鉴定中也曾出现过,如绵马贯众药用部位为其根茎,而药典采用其叶柄横切面显微特征作为显微鉴别的标准[5]。刺头复叶耳蕨叶的组织形态,如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类型及粉末形态特征均可作为辅助鉴定的依据。

[1] 周道年,阮金兰,蔡亚玲.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6):1218-1220.

[2] 高发全.浅论几种植物分类方法[J].陕西林业科技,1990(2):25-27.

[3] 杨汉民,贾敬芬.怎样制作植物徒手切片[J].植物杂志,1978(4):17.

[4] 吴立人.生药学实验[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7-23.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31-232.

Pharmacognostic Study onArachniodesexilisChing

LI Hui-min, WU Ping, JIANG 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tic study ofArachniodesexilisChing and thus to afford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 [Method]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ArachniodesexilisChing. [Result]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original plant, character of crude drug, microscopic characters of transverse section, powder were described. [Conclusion]The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identifyArachniodesexilisChing.

ArachniodesexilisChing;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Shape and properties;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GJJ12737);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2012A014)。

李辉敏(1974- ),女,江西九江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

2014-11-21

S 567

A

0517-6611(2015)01-029-04

鸣 谢 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高春华教授在该研究整个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与指导。

猜你喜欢
复叶分体叶柄
斗 草
斗草
扭动的小蚕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THE WORLD ON A FRUIT PIT
东北“三大硬阔”叶片和叶轴质量分配比较1)
分体等离子弧喷焊接头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
刺头复叶耳蕨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新疆伊犁河岸小叶白蜡复叶构件的表型可塑性1)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