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激活诗词课堂

2015-02-28 03:01孙晋英
现代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山居感情意境

◎孙晋英

创设情景,激活诗词课堂

◎孙晋英

古典诗歌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究其原因,多为教师的“重讲”,单调枯燥地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条分缕析,着实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很难对古诗产生感情。课堂经常如一潭死水,任凭教师如何口若悬河,也难以激起学生一丝涟漪。但如果能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下面笔者以《山居秋暝》为例,阐述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巧妙作用。

一、音像导入,快速入境

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石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这里突出了导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才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情景,却更为重要。新课开授前,播放一段与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意境相协调的乐曲,展示一幅或一组与诗歌内容及画面一致的图片,便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兴趣集中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画面感很强,有声有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经典之作,意境清幽秀美。新课前,笔者选择播放了一段古筝曲《云水禅心》,轻悠舒缓的旋律很快便让学生安静下来,闭目凝神听了一分钟后,学生的心境得到了净化。而后笔者又投影了一幅月下山水图:一轮明月高照,松林在月色的笼罩下,青翠依旧,潺潺溪流,从青苔斑驳的石块间缓缓泻过……优美明净的画面让学生直叹美。这种情境下,笔者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目标“追寻诗意的美”。

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了诗境,比起教师单调的介绍和讲解,要生动有效。

二、配乐朗诵,融入感情

古诗的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读诵。读诵不仅能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内容,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歌的情感。对于已经进入预设诗境中的学生来说,听觉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配以音乐,抑扬顿挫地诵读,更能准确、传神地表达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令学生很快融入到诗歌的情感当中。在教授《山居秋暝》时,在学生扫除了字句朗读障碍后,先播放一段方明老师的配乐范读,语言标准且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听觉印象;接着静音,投影“空山新雨图”、“月下山水图”、“月夜渔舟图”,并配上诗句字幕,让学生自由诵读,在自由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除去诗句字幕,仅仅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自己有感情地背诵全诗。这样多次变换反复诵读,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热情,真正使他们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中。

借用多媒体艺术化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直观地传达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这不仅解决了教师“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教学困难,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全诗的感情变化,更为感受诗歌的主旨提供了依托。

三、画面展示,拓展想象

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所作,它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十分注重形象描绘。但是由于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跳跃性、含蓄性,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知到诗中描绘的意境。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直观可感甚至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构建更准确贴切的画面和意境。在鉴赏《山居秋暝》意境的环节,笔者让学生自选诗句,先根据诗句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句营造的氛围和意境,结果不少学生想象贫乏,语言平平,很难准确地描绘出画面的优美和意境的清幽;然后笔者投影了一幅幅相对应的图片,又让他们比照图片,修改自己的文字,与之前的改写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拓展,还加入了画面上没有的人、景、物,语言丰富了很多。

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将僵硬呆板的语言文字变成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逼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四、资源整合,提高效率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集成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运用多媒体又将这些资源与课程内容、方法有机整合在一起,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由于多媒体投影的直观性,图文并茂,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背诵的效率。学生在《山居秋暝》配乐配图诵读的同时就会背了,减少了古诗背诵的难度。其次由于多媒体不受容量的限制,可以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补充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理解“空山新雨后”中的“空”时,同时补充了王维其他几首有“空”字的诗歌:《鹿柴》《鸟鸣涧》《竹里馆》,互为比照,互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了“空”字的含义和诗中的禅理,使学生感受到了王维的赤子之心和人格魅力。在鉴赏学习的过程中,还补充了一些他人对王维的评价,比如苏轼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清代沈德潜的“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王维去联想其他具有相同心境、诗意生活的人,寻找生活中的诗意美,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结语投影“感受高尚的人格,就会使人格高尚;触摸空灵的心田,就是使心田空灵”,让学生的心灵深受启发,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而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便为古典诗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爱学、乐学,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从而使古典诗歌的教学生动有趣,激情飞扬!

(孙晋英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12200)

猜你喜欢
山居感情意境
山居图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山居秋暝
山居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