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对比,写活人物,凸显主题”的作文教学设计

2015-02-28 03:01陈月仙
现代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洛夫记叙文手法

◎陈月仙

“用好对比,写活人物,凸显主题”的作文教学设计

◎陈月仙

【教学设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日常习作中,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罗列事件的文章屡见不鲜。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对比手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本节课就是归纳经典作品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记叙文中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具体实践运用来内化为能力,写活人物,凸显主题,写出彩的记叙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归纳对比手法在记叙文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对比手法,写活人物,凸显主题。

【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通过对典型作品的分析增强对对比的感性认识,并归纳方法;

2.学习运用,通过对原文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熟练运用对比手法,写活人物,凸显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我们的记叙文在描写人物时存在很多问题:写作对象不具体,简单罗列事件,人物个性不鲜明不突出。这节课就通过阅读经典来学习名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一起来学习。

二、经典实例分析

《变色龙》(节选)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象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我自己也知道。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都是良种,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东西!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胚子。……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了?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你们知道会怎样?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赫留金,受了苦,这件事不能放过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不过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见到过这样一条狗。”

“没错儿,是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怪冷的。……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军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你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你送去的。……你说以后不要把它放到街上来。也许是名贵的狗,要是每个猪猡都拿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践死。狗是娇嫩的动物嘛。……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不好!……”

【探究】上面这个节选片段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请你结合文本说说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哪里?好在哪里?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讲对比,评人物。)

【明确】

《变色龙》:小狗咬了人的手指,奥楚蔑洛夫来断案。在断案的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有着不同的表现(言行举止),在此过程中,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而奥楚蔑洛夫也成为了“变色龙”的代名词,成为一个文学典型。

在作品的描写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人物的话,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

三、课堂小结

(一)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立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

(二)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三)要多种写作技巧综合运用,结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表现对比的内容。

(四)对比仅是手段,凸显主题才是目的,要在瞄准主题的前提下,用好对比。

四、教学反思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路上。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作文学习本质就是高级规则的学习,应同时运用几条规则来解决问题。而规则的学习就是利用大量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关系,或者说,能运用规则在其适用的各种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例规法”是规则学习的方法之一:指首先学习分析若干例子,然后从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这节语文指导课的思路就是从经典例文中归纳出对比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方法,结合学生自己的例文修改来强化方法学习,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同时笔者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学习课文,为什么对我们写作帮助不大呢?像作文课上用到的例子《变色龙》,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了,其中的对比手法也是每个老师必定讲到的强调的,学生还是不会运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篇课文,也无非就是一个个性例子,如果这些例子与例子之间共性不大,学生就难以在这些文章中找到写作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这方面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例子中的共性,归纳方法,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笔者一直遵循的原则“一课一得”:在学生已对记叙文有基本的认识后(如记叙文的六要素,会写简单事情,在描写人物是会运用语言、动作方法等),将细节描写、场景描写、叙述方式等作为一个序列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老子》中有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知识点就是一个一个的规则,而作文就是这些规则组合而成的高级规则,学生只有把其中的规则理解透,才能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到位。《老子》中那句话后面还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适量的变式练习给学生以实践,让学生在不同语境、情境下实践,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练习写《零距离》时,就有学生写了现在城市人生活虽近却交流有距离:同一栋楼却互不相识或者就是打声招呼;与乡村生活人们可能远交流却没有距离:相处融洽。其表达了作者构思的精巧,主旨的深刻:学生将人、事组合在一起进行对比,表达了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对情感流逝的感伤。还有学生在写《对话》时,也运用了对比手法:童年时的夏夜,和小伙伴们一起欢快捉青蛙,静悄悄“无言”的话;高中放假在家,有的只是在家里与电视电脑“无言”的对话,渴望及呼唤一种互动对话交流的急切跃然纸上。学生的习作中这样的对比运用比比皆是,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学生的创作潜力得到开发。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优秀教学方法的研究,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

(陈月仙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12200)

猜你喜欢
洛夫记叙文手法
记叙文阅读专练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如何写好记叙文
七步洗手法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