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立体化传播能力

2015-02-28 05:09张子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立体化突发事件主观

张子华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立体化传播能力

张子华

(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名好的出镜记者将会成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强有力的“舵手”。出镜记者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立体化传播能力,以自己主观上的多种感官感受,结合新闻中客观事实的多重细节,将生动全面且真实的报道带给受众,这也是观众对于信息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出镜记者所必须掌握的新要求。

突发事件;出镜记者;新闻传播

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诸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各类公共事件等,成为了一场对媒体的全方位报道素质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表现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该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而随着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受众对于新闻的获取也由最早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激起了公众对于各类新闻关注的欲望。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最基本的前提,是新闻的“生命”。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时效性原则,采用出镜记者直播连线报道成为突发事件中极为重要的形式。由于在我国,电视记者出镜报道的历史不算久远,早先的出镜报道记者基本上都是由播音员兼任,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和良好的外形条件使其具备早期出镜记者的主要优势。如今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直播连线报道带来的第一手鲜活资讯成为公众最热切关注的焦点,仅仅有标准的普通话和良好的外形条件已远不能满足当下的职业需求。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自我解放的程度和意义。一个好的出镜记者必然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突发事件当中,出镜记者是新闻事件的一个“传声筒”,更是引领受众在新闻事件中的一双“眼睛”。这也就需要记者不仅要为受众还原清晰的新闻事件,更要发挥自身主观感受,将洞察到的种种细节表现出来。所谓“立体化传播能力”正是指这种将自己主观感知和现场客观事实的深入挖掘全面展示给受众的能力,其有利于将新闻报道更为立体、多角度、全方面地展示给受众,提高传播效果。

一、多元形式,丰富展示现场

和摄像机直接对新闻现场进行“推拉摇移”的拍摄相比,出镜记者在画面中更能以一个亲历者的形象为观众进行体验式的现场报道,这也天然赋予了出镜记者以丰富直观的形式展现现场实际情况的任务。出镜记者可以蹲下身子,可以利用手势,也可以用走动、跟随等,使观众对其中的现实情况感同身受,或是利用不同叙事手法、借助现代化技术都能达到多元化展示现场的效果。

区别于以往的“平白直叙”进行出镜报道,央视记者李小萌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下她和灾民的全程对话,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灾民的实际状况,表现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这组画面也在网上引发了深刻反响,感动了许多网友。

在突发事件中,为更全面地展现现场,只有利用更灵活而丰富的手段,才能带给受众更为直观和感同身受的报道体验。这不仅需要出镜记者对自己的“体态语”有着更为精准的把握,也需要出镜记者在语言描述中更为精准和具有逻辑性,这样才不至于使整个报道看上去过于混乱,同时,也需要出镜记者对摄像等技术层面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动感官,准确描述现场

出镜记者是新闻事件现场的“亲历者”,那么自己首先作为一个人,自己的现场的主观感受将会极大地引起受众的共鸣,这也是一个专业的出镜记者应该在报道中有所体现的,会使整个报道显示出更多的“人味儿”。无论是灾难报道现场的人性关怀,还是公共事件中人们普遍可能存在的疑惑,亦或是一些报道中特殊的氛围,特殊的触感,或是与自己以往的经历的对比,都能以自己主观的感受向观众介绍和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会使报道更为立体,受众甚至可以调动起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参与到新闻报道的体验当中。

例如,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现场的报道中,东方卫视记者黄伟就分别描述了自己在现场鼻子和眼睛的强烈刺激感受,用眼睛已经“流眼泪”的表述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

但是这样的表达一定要注意用语的准确,使自己真实的主观感受和所见所闻所感融汇其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理解障碍,不要强硬的使用。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调动感官等同于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将好恶喜厌直接强加在报道中,这样会造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从而引起受众潜在的反感。

三、敏锐发掘,深入了解现场

出镜记者身临现场,其敏锐发掘现场的洞察能力将成为深入了解现场的关键因素。这不仅需要记者在报道时细心观察,更需要在前期做好相关的准备。对于即将报道的细节信息,一定要提前调查清楚,有充分和深入的了解,不可自己异想天开,随意注解。相比于文字报道,口头语言由于是即刻消失的,很容易带有随意性,作为出镜记者一定要注意避免,时刻谨记自己职业的特殊责任。

在4.20雅安地震发生后,央视记者蒋林第一时间赶到位于震中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并在报道中着力介绍了医院帐篷的搭建工作这一细节,使受众深入了解了在骄阳似火的环境下,当地应急抢险部门快速反应,给患者和医护工作者改善了条件,带来了极佳的社会影响效果。

在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洞察能力,充分发掘新闻事实、现场、细节,把详细而真实的信息带给受众,能极大地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深层次获取需求。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中,不寻常的细节之处更应该成为报道中的关键问题,加以挖掘极有可能获取到极为有价值的线索,不过在前提的准备中,要对细节有所筛选,将重点放在有价值的细节问题上。敏锐发掘的细节问题,能使报道更富有张力,为受众带来更为丰富、深入和有价值的信息。

四、总结与反思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紧紧抓住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出镜记者在其中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应该是一板一眼的“汇报者”,也不应该是见到什么说什么的“炮筒子”,更不应该是慌乱无章的“马大哈”。当今时代对于新闻报道提出了快速、专业和全面的更高标准的需求,这也催生了对于出镜记者这一职业更高的素质要求,出镜记者应该在保证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立体化传播能力”,为受众带来真实、生动且全面的报道,使现场情况能更为有效地传递四方。

[1]王树兴.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J].东南传播,2009(12).

[2]任笑晨.浅析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J].今传媒,2014(5).

G214.2

A

1674-8883(2015)24-0161-01

张子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2013级。

猜你喜欢
立体化突发事件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