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2015-02-28 07:03
新课程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叙述性关键处课标

蒋 莉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

一、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的准则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准则是2011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标中有许多目标,其中有能力目标,还有内容目标。关于中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中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描绘学生学习行为的状态。通过三、四年级的训练,学生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呢?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是能力目标,这个能力目标不呈现知识。如果让我们去教什么知识,我们更清楚。但能力,我们常常说,能力是教出来的呀?所以,能力目标不呈现知识,但呈现重要概念。解读概念、发现概念中包含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那么教方法,就是教知识。

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里有一个概念——“复述”。我们对“复述”作解读。复述分几种情况:(1)简单的复述;(2)详细的复述;(3)创造性的复述。解读到这里,再到课堂上链接课文。如三年级《盘古开天地》课后题: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是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复述?详细的复述。于是思考详细复述有哪些方法?学生不是要学会讲“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而是要知道怎样以这个故事为例子来学会复述的方法。

老师要区别“简单复述”与“归纳主要内容”有什么区别,“详细复述”和“背课文”有什么不同,“创造性复述”在两种复述的基础上又有什么。这些都需语文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读这些概念。如果不解读清楚在课堂上都是凭感觉走,模模糊糊的。你是模模糊糊的,课堂也就是模模糊糊的。上述几个方面,就是完成课标中“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这一能力目标。

二、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基础是文本特征。文本的文体特征,能让老师的教直指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能让学生的学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学习和运用特色的语言表达。小学课文里出现有散文、小说、诗歌、说明文、文言文等文体。王荣生教授提出:“阅读总是对特定体式的具体的文本阅读。不同体式的课文,其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有所不同。”比如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结构的严谨、基调的迥异、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做感受和学习;比如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典型的环境、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刻画”三个方面去体味;比如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神、形、言”三个方面去感悟;比如童话,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是在“诗意、想象、语言、节奏”四个方面去体会。

三、学生经验,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确定,其关键是学生经验。这里的学生经验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语文知识经验,因年龄和学段不同而有差异。起点低,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重点应该是读字释词;起点稍高,能力相对足的学生,重点应该是释词和感受语言特点;起点高,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应该是篇章构思和表达特点。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课上的阅读教学目标应该指向理解感受课文的关键处,这个关键处很多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判断。比如,四年级课文《麦哨》一课,农村的孩子见过麦子,就知道麦哨是什么,而城市的孩子因为生活在城市,大部分都不知道麦哨是什么,那么教学不同环境的学生,因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理解感受课文的关键处也会不同。

猜你喜欢
叙述性关键处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设计学视角下服务设计中的叙述性表达研究
试析商标权的合理运用
藏戏的“叙述性”表演艺术特色分析
从文艺复兴到现代具象:架上绘画的价值探析
善抓关键巧析文
聚焦关键处,让智慧“亲临”
文本关键处:阅读教学的重点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