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
——论李白诗词中风的意象内涵

2015-02-28 12:52谷淑雨
现代语文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东风春风李白

○谷淑雨

“风”情万种
——论李白诗词中风的意象内涵

○谷淑雨

诗歌往往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作者最丰富的情感,是人类文学中最为凝练的表现形式。“风”向来是诗人们乐于运用的意象,本文对《全唐诗》中李白的诗词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其中“风”的象征意义,感受唐人李白的“风”韵。

李白 意象 风 性情

唐朝“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曾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能温柔地疏解晚秋的树叶,使叶落归根;风能柔情地唤醒早春二月的花朵,睡眼迎春;风能直冲云霄,卷起千堆雪;风还能隐约间穿入竹林,引竹扶摇。哲人纪伯伦倡议说:“愿你们用自己的肌肤而不是衣服去迎接阳光和清风,因为阳光中有生命中的气息,而风中有生命之手。”风自有威力魄力,亦有侠骨柔肠,也有人所赋予的喜怒哀乐。“诗仙”李白傲骨雄心,天性狂放不羁,物我相融,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风光景物熠熠生姿。通过对《李太白全集》中“风”的统计比较,发现李白笔下主要有以下几类风:东风,冬风,秋风,清风,春风,长风,悲风,西风,南风,朔风,松风,高风,香风,英风,严风。还有一些并不单单写“风”,如风雷,风霜,风尘,风俗,风雅,风雨,风景,风云,风水等,以风带他物。各式各样的“风情”构筑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诗歌世界,独具艺术魅力。

一、旖旎春风

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的意象之一。据统计,现存《诗经》中就已有二十处风意象,其他先秦诗中共含六处风意象。这些风意象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风神崇拜观念和民俗心理影响下的风意象系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现实生活中客观的风(小雅·斯干》“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触动感情的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吹其女”)[1]。意象不是客观的物象,而是诗人借助客观物象或图像完成的对自己心理世界的呈现,是诗人感性和理性的交汇。通过对一些典型意象的研究,可以从更细节处把握诗歌内涵。

通过梳理发现,“东风”“清风”“春风”“秋风”“长风”等“风”李白使用较多。此处以“东风”为例进行分析。

东风即春风,常代表春天般蓬勃的生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习习而来,唤醒眼前万物,尽是一片万紫千红。风虽不可见,但却可感,随着春雷滚滚,东风也不期而至,似乎于不知不觉之间,就暖暖地碰触到我们的面颊。李白诗作中也不乏东风对春意的点染。如《古诗五十九首》之一:“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东风的到来,为满园桃花增色不少。

大诗人李白素有“谪仙人”的美誉,却一生都踟蹰于政治旅途。天宝初,李白被征召,当了两年供奉翰林,起初他以为就此便可以实现政治抱负。于是,当李白在长安宜春苑侍从玄宗皇帝游苑时,吟道:“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间关早得春风情。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愿入箫韶杂凤笙。”东风拂面,绿草宫苑,柳色青青,春意盎然。这里的“东风”便如哒哒的马蹄,沁人心脾,寄托了李白直上青云,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诗作中还借东风表达了妇人对离家丈夫的思念之情。《诗经·豳风》里有一篇叫做《东风》:“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相传是写征人在解甲回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李白也曾用东风意象写思妇之忧,《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一作。另人嗟。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胡为乎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二、性情之“风”

李白生活在繁华盛世,欲图在盛世中有一番作为,却最终报国无门,抱病而亡,享年六十二岁。亲朋的市侩,朝政的无情,挚友的照料,游侠的傲骨为他带来了诗作的灵感,才出现了这“长风”“春风”“西风”“高风”等一系列为后人称道的贴着李白标签的“风”意象群。

一是将风喻为酿成悲剧的恶势力或人性的弱点。如《白头吟》其一中:“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司马相如为官得意私欲膨胀,欲娶小妾。这里的风便是加官晋爵带来的功名利禄,让司马相如为之“倾倒”。

第二是借风寄托了李白报国的雄心壮志。“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选自《临江王节士歌》)悲秋之情呼之欲出,也正是在如此“寒风”呼号下,节士思欲报国。“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一作南方有事将军来。”(选自《司马将军歌》)此处“狂风”,气势更猛,甚至吹动古月。以狂风起兴,喻猛将势不可挡。

第三寄寓李白胸有大志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怨歌行》中“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锦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春风得意之时不再,风光已去,旧人哭,新人笑。

四是写物似风般急烈。“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选自《塞下曲》其三)正如上文提到,风看不见却可感。东风往往柔情似水,“北风卷地”却往往“百草折”。此处,李白写骏马似旋风般驰骋在战场上。

五写风,则有风气、风俗之意。如《东武吟》中:“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写李白仰慕贤达之风。“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选自《题随州紫阳先生壁》)中直写“风俗”,承接上句,求长生之道的风俗。

三、“悟”风

《诗经》《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后者中的“风”以其浓郁的浪漫抒情色彩迥异于前者,并以更艺术、更抒情的方式承继了《诗经》“风”的悲愁哀怨情调,更有“风”三大特色:新颖,浪漫,抒情。唐人李白则以丰富的情感表达,多样的审美观照引领我们感受那一时代下独有的风韵。

注释:

[1]荣小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王琦.李太白全集[M].广东:珠海出版社,1996.

[2]陶文鹏.美学与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谷淑雨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 315211)

猜你喜欢
东风春风李白
东风Honda全新XR-V
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关于东风四号要不要取消的一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