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分析

2015-03-01 10:10牛连杰邱卉任海霞李晓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菌病胞浆天津医科大学

牛连杰,邱卉,任海霞,李晓平

(1.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天津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影像专业,天津300270;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92;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天津300192)

个例报道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分析

牛连杰1,邱卉2,任海霞3,李晓平4

(1.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天津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影像专业,天津300270;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92;4.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天津300192)

组织胞浆菌病;肺部感染;流行病学史

2015年3月18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诊断1例肺组织胞浆菌病,现将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体检发现肺部病变1周来院就诊。病人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无明显喘憋及呼吸困难,无低热、盗汗、乏力,体质量无变化。25年前患肺结核并治愈,该病人是旅游爱好者,2014年9月曾去江苏无锡旅游,近年去过新疆、云南、四川、中朝边境等地旅游。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441×109/L,中性粒细胞9.98×109/L,单核细胞0.7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20%,淋巴细胞比例1.62%,嗜酸细胞比例0.20%;血清检测:IgG 7.09 g/L,Ig M 1.13 g/L,Ig A 1.73 g/L,C3 1.09 g/L,C4 0.286 g/L,C反应蛋白8.24 mg/L;细菌培养:甲型链球菌/黄色奈瑟菌“+”。胸部CT(图1):左肺上叶可见多发致密影及结节影,最大直径约1.3 cm,边缘不光滑,可见索条状软组织影。纵隔内未见增大的淋巴结。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大疱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左肺上叶病变:灰红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4 cm×2 cm×0.6 cm,切面可见两个灰白色钙化结节,直径分别为0.2 cm、0.4 cm,其余切面实性、灰红、质软。镜下可见:(左肺上叶)肺泡扩张,间质出血,局部可见钙化结节。(图2)病理诊断:肺胞浆菌病。组织化学染色TB“-”,PAS和六胺银染色“-”。术后予以伊曲康唑治疗,病人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图1 患者胸CT图片

图2 患者病理图片

2 讨论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进行性、全身性深部真菌病,属罕见的机会感染性疾病。多经呼吸道传染,先侵犯肺,后波及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也可侵犯肾、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1]。该病遍及全球,我国于1995年首次在广州发现,其后江苏、北京、四川等地相继有病例报道。近年来我国各省均有相关病例报道且人数差异较大[2]。

该病发病机制如下:由于体内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能很好地与菌丝体结合,并将其迅速吞噬,菌丝体转化为酵母型,产生致病力。这种转化一般在几小时至数天内完成。组织胞浆菌酵母型在巨噬细胞内以15~18 h繁殖一代的速度增殖,增殖至一定程度后,引起巨噬细胞破裂,并释放出有生存能力的酵母菌型。释放出的一部分被消灭,一部分进入附近的巨噬细胞繁殖、释放,循环不已。正常机体感染组织胞浆菌病变多局限于肺,7~18 h后,免疫反应可抑制巨噬细胞内的菌体生长,并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皮肤试验及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在正常人感染3~6周后85%~90%呈阳性反应。随着炎症反应增强形成纤维化性肉芽肿,或产生干酪样坏死,病变区常有钙盐沉着,在肺部形成多个均一的小钙化灶,有别于结核病[3]。

目前可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而培养阳性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分离的菌株可以做菌株特性鉴定[2-4]。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有助于诊断。直接镜检可在多种标本包括血涂片、组织印片等中通过显微镜可发现巨噬细胞内或外有特异性2~4 μm卵圆形有荚膜无动基体的酵母相菌[3,5-6],可在多位置包括肺、淋巴结、肝、骨髓等处取材,该方法速度快,但敏感性差。血清学检查方法包括免疫扩散、补体结合及酶联免疫吸附法,但抗体出现一般会延迟2~6周,限制了其诊断应用[7]。

局灶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目前无统一意见,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局灶性感染病例,手术切除病灶后,81.8%的患者未进行任何抗真菌治疗,但随访资料显示,除因并发恶性肿瘤死亡2例外,余均无复发;同时,只有18.2%的患者术后给予了抗真菌治疗,经随访亦未出现复发病例[6]。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病死率高,建议一旦诊断应迅速开始治疗[8]。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推荐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治疗方案[9]:(1)中重度患者,建议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3.0 mg/kg,每天1次,治疗1~2周,续以伊曲康唑口服200 mg,每天3次,治疗3 d,后予以200 mg伊曲康唑每天2次,治疗至少12个月。(2)轻中度患者,伊曲康唑口服200 mg,每天3次,治疗3 d,后予以200 mg伊曲康唑每天2次,治疗至少12个月。(3)免疫抑制不能纠正者或接受正规治疗仍有复发者,可予以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天1次,终生治疗,同时应监测伊曲康唑血药浓度,以确保足够的药物浓度[6]。

近20年来,随着接受化疗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患者的不断增多,以及器官和骨髓移植技术的广泛开展,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2],该病在我国虽属罕见病但其发病率亦逐渐上升。患者多无临床症状,但当免疫力低下时,其发展迅速,可危及生命,故应对该病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防控措施,对可疑患者进行积极筛查,对阳性患者应据临床表现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无症状、拒绝治疗者也应积极做好复查与随访工作。

[1] Pan B,Chen M,Pan W H,et al.Histoplasmosis:a new endemic fungal infection in China.Review and analysis of cases[J].Mycoses, 2013,56(3):212

[2] 段世焕,秦志强,陈桂荣,等.全身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1):1103

[3]金宁一,胡仲明,冯书章.新编人兽共患病学[M].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12-1012

[4] 严香菊,李琳,童莉.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J].山西医药杂志, 2013,12(24):1345

[5]赵俊英,王毓新,张文娟.真菌病诊断与治疗[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3-263

[6] 于洁,陈明泉,黄玉仙,等.组织胞浆菌病7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408

[7] Assi M,Martin S,Wheat L J,et al.Histoplasmosis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J].Clin Infect Dis,2013,57(11):1542

[8] Hajjeh R A.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 in person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J].Clin infect Dis,1995,21(Suppl 1):s108

[9] Wheat L J,Freifeld A G,Kleiman M B,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stoplasmosis:2007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2007,45(7):807

(2015-04-24收稿)

R563

B

1006-8147(2015)06-0540-02

牛连杰(1991-),男,学士在学,研究方向:肺部肿瘤;通信作者:李晓平,E-mail:eonelxp@163.com。

猜你喜欢
菌病胞浆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羔羊沙门菌病的中西药治疗方法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绵羊弯曲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RNA结合蛋白HuR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