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教学体会

2015-03-02 09:09张娟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新小学吉林长春130052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乙说个球箱子

张娟(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新小学,吉林 长春 130052)

“数的认识”教学体会

张娟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新小学,吉林 长春130052)

小学1~3年级即第一学段的“数的认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对今后数学学习意义重大。对这个内容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1.数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数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一个苹果有多重、一座山有多高、一年有多少秒、火箭的速度有多快…..客观事物的联系也离不开数量:长春距北京有多远、小朋友用10元钱能从商店买回多少苹果、桥梁对机动车限速是多少……虽然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但许多联系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的概念,是一个成功经验。比如,在桌面上放两堆花生米,问学生哪堆多,学生就能很明确地回答哪堆多。再问问什么,学生就会说数一数就能看出来。这个活动能启发学生数是数出来的,即数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数本来就是在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比如,5是对所有总数为5的事物的概括,因此,数学活动在教学中是不可少的,它既能利用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逐渐加深对数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2.数是有大小的。数与数有多种不同,如奇偶性、整除性等,但首先要认识数有大小的区别,而认识数的大小的一个前提就是把数与具体的事物分开。学生可以从5个苹果、5个花生、5个乒乓球中抽象出5,把数与实物分开是很有意义的。数学研究的不是物理问题,也不是生物、环保等问题,而是从这些问题抽象出与“数”有关的问题。这个认识很重要,如果老师不知道教的是什么,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那么怎么让学生在数学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呢?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渗透。但在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时,还要从实际出发,上述大象与小象过桥的情境就体现了数是有大小的,数的大小在生活中体现在方方面面:小朋友与父母的年龄、航空母舰与普通渔船的排水量、6个苹果与5个苹果等等,在大小上都有区别,有区别才有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可能。

数在大小上有区别,就能按大小排列,这样一个数在“数序”上就有自己的位置。反过来,通过一个数在数序中的位置,就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数有大小的概念。比如,类似把21,50,22,62,34按由小到大排列起来的练习,虽然简单,但给学生留下的“思想痕迹”是不容忽视的。

数学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效果明显的教学活动,“猜数游戏”并没有被多数老师重视,这是不应该的。举例来说,甲同学出示一组数字:19,32,60,62,99,100,对乙同学说,有一个数在其中,它比20大得多,你猜它是多少?乙说是62吧,甲说不对,乙说比60大还是比60小?甲说比60大得多,乙说是100,甲说不对,乙说是99。这个游戏不仅强化了数有大小的概念,还渗透了一种数学方法,“区间套”法。

3.数与数是有联系的。数与数的联系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反映,数与数的联系有些比较复杂,有些比较简单。既然数有大小,那么不同的数的大小就不一样,大多少或小多少就是一种联系。认识并初步熟悉一些联系,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都是必要的。十进制、加减法都是数与数相互联系的一种表现。其中十进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幼儿在“唱数”时,从1数到10没多大困难,在成人的教导下,数到十几也能完成。但对实物进行点数时,往往数到十就数不下去了,或者从头来,或者说“++”等。刚入学的小学生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比如“9加2”就出现了进位问题。学生把数与实物脱离,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为数的扩充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在突破学习障碍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以“9加2”为例,可创设“装箱”情境,有一个箱子只能装10个球,即低于0个,多于10个都不行,现在箱子外边还有9个球,老师问:这9个球能不能装进箱子里?学生:不能。老师:一位小朋友又拿来2个球,与这9个球放在一起,那么这些球能不能装进箱子里?学生:不能全装进箱子里,只能装进10个。老师:外边还有几个?学生:1个。老师: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箱子内外一共有多少个球。创设这个情境要注意两个问题:学生的描述可能有很多,不要只肯定一箱零一个的答案。不要急于把箱子与数位挂钩,即不能立刻引出“满十进一”的结论。

张娟(1966-),女,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新小学。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乙说个球箱子
懒和认真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一模一样的箱子
踢你个球
箱子
踢你个球(1)
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
他们各有多少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