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原蚕技术管理 提高“川山×蜀水”繁育系数

2015-03-02 03:41邓亚秋覃晓丽
四川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雄蛾蚕体蚕座

邓亚秋 冯 昱 覃晓丽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加强原蚕技术管理 提高“川山×蜀水”繁育系数

邓亚秋 冯 昱 覃晓丽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川山×蜀水”是我场与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共同选育的春、夏、秋兼用品种,是一对体质强健、容易饲养、产量高、丝质好的蚕品种。200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因茧丝质综合性状优良,特别是该品种净度好、纤度适中,适合缫高品位生丝,近年来推广量逐年增加。为满足市场需要,加大该品种推广力度,现将我场近年秋季繁育该对品种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加强饲育期的管理

1.1 做好转青卵排队

“蜀水”在转青30%~50%时就进行卵面消毒、包种,进入高温黑暗处理,促使孵化齐一。收蚁当日感光不宜过早,根据孵化情况掌握好孵出桑给桑时间。

1.2 良桑饱食,提高蚕体质

我场现推行“三回育”养蚕技术,比以往“四回育”在饲育技术上要求更高。小蚕期1~2龄采用全防干育,3龄采用半防干育。选用适熟、新鲜桑叶,给桑要周到、仔细,蚕座要平整。壮蚕期4~5龄盛食期下午进行一次补给桑,以达到良桑饱食,5龄后期选用适熟偏老桑叶,控制壮蚕体水率,降低肥胖蚕、大肚蛹、大肚蛾的发生,提高蚕儿体质,从而提高产卵蛾率和产出率。

1.3 控制好养蚕环境

要求小蚕期给桑前提前半小时揭盖薄膜,有利于蚕座换气排湿。壮蚕期保持蚕室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在每次给桑结束后,立即打开门窗,用排风扇排湿,待箔内桑叶表面水分干后,关掉排风扇,以免桑叶萎凋,待蚕吃完绝大部分桑叶后,再开风扇排湿。用空调降温的蚕房也不能完全关闭门窗,待下半夜外温降低后,打开全部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4 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工作

要求消毒均匀周到,除正常的蚕体蚕座消毒外,雨天增加鲜石灰或三七糠进行蚕体蚕座消毒。5龄第3天用含2%甲醛的福尔马林糠进行1~2次蚕体蚕座消毒,保证蚕座安全。

1.5 做好眠起和提青分批工作

眠起处理要贯彻早止桑、迟饷食的原则,严格提青分批,淘汰迟眠蚕,达到饱食就眠,促使发育齐一。

1.6 加强蚕期选择淘汰工作

除蚕期各龄迟眠蚕、弱小蚕的淘汰外,5龄饷食第2~3天逐箔捻除小蚕淘汰。

1.7 提前做好扩座、分箔工作

小蚕期每次给桑前要匀蚕、扩座,壮蚕期提前做好分箔工作,保持蚕座密度适当,以满足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过以上饲育管理,就能确保“川山”、“蜀水”原蚕饲育成绩,其茧质成绩、健康性成绩参见表1、表2。

表1 “川山”、“蜀水”茧质调查成绩

注:2014年秋季壮蚕期连续下雨16 d。

表2 川山、蜀水健康性成绩

注:2013年秋季“蜀水”5龄期感染细菌病。

2 做好上蔟和蛹期保护工作

2.1 做好上蔟工作

要适熟上蔟,上蔟蚕头不宜过密,上蔟后蔟室要加强通风排湿,特别是“蜀水”老蚕排尿多,更要加强排湿。蔟室宜光线偏暗,上蔟初期保护温度26.5~27℃为宜,待茧形形成后保护温度降至25℃,有利于提高结茧率,化蛹后保持24℃,湿度75%~80%。

2.2 做好种茧和蛹期保护工作

种茧、蛹期保护温度以24℃为中心,对交调节时,温度不能超过26℃,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做好削茧、鉴蛹管理工作

3.1 加强管理、适时削茧

一般在上蔟后9~10 d,蚕蛹复眼淡褐色时削茧为宜。削茧时要防止削伤、漏削、漏倒、污染等人为损失,颗粒归仓。

3.2 做好鉴蛹和蛹体保护工作

当天削茧当天鉴完,同时安排专人检查鉴蛹质量,确保杂交率。鉴完后在蛹箔内用2%的甲醛溶液进行一次蛹体喷消,以减少病原感染。气温过高易产生旋蛹,可采取喷水降温的办法。待发蛾前2~3天的下午用温热水对蛹箔进行补湿,有利于蚕蛾正常羽化,提高交配性能。

4 搞好全龄发蛾对交调节

4.1 出库量及出库开差

对交品种的出库,以“蜀水”提前1天,“川山”第2天出库为宜,也可“蜀水”第1天全出,“川山”第2天出50%,第3天出50%。

4.2 饲育期的对交调节

饲育期要随时掌握品种的发育进度,可用饷食时间和饲育温度进行发育调整。

4.3 种茧保护期、蛹期对交调节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一是要根据对交品种的收茧量开差。若收茧数量开差较大,掌握“蜀水”发蛾拖沓、“川山”发蛾齐涌的特点,注重提头留尾,保护雄蛾;二是根据对交品种上蔟时间开差。在同一天上蔟,调查后就要开始调节,宜早不宜迟,同时要注意华系品种体色稍浅,易看嫩,日系品种体色稍深,易看老;三是要做好雄蛾保管。“蜀水”雄蛾不易保管,拆对后,马上平摊于雄蛾室内冷藏,室内尽量保持低温,光线偏暗,使雄蛾保持安静,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保持交配性能,减少不受精卵。

5 掌握好交配室、产卵室的温湿度

5.1 交配室温湿度

交配室温度以25℃,湿度以70%~80%,明交配为好。避免强风、交配环境过于干燥出现散对现象。

5.2 产卵室温度

产卵室要保持黑暗,温度保护26℃为宜。温度表放置处应与产卵台在一个水平面上,以避免产卵温度过低,影响产出率和产卵速度。

通过以上的后期保护技术措施,就能达到提高公斤茧制种的目的,其繁育成绩见表3。

表3 “川山×蜀水”制种成绩

总之,只要正确掌握“川山”、“蜀水”的饲育技术要点,做好上蔟和后期保护管理工作,其繁育水平和现行品种相当,差别不大。

2015-02-06

邓亚秋(1963—),女,高级农艺师,从事家蚕良种繁育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雄蛾蚕体蚕座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