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互联网+”在地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5-03-05 07:50越,王
中国矿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矿业勘查

蒋 越,王 翔

(1.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湖北 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简单点说就是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它代表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打造一种经济发展新形态。

2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力争在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发动机、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领域实现突破,把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使其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我国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仍在整合筹措更多资金,旨在为产业创新助力,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力争早日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以及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下一波发展浪潮更多的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未来五年,互联网将改变很多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直接成为产业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地质行业也不例外。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将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找到地质行业的“互联网+”,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地质工作

3.1 “互联网+”与地质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认为,近年来,随着大量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出现,中国的地质工作,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走向数字化与智能化。例如,现在的找矿工作就可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成矿系统、勘查系统、地球动力学系统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加以连接,综合分析,自动提取、分析、综合和评价四个系统与找矿有关联的数据和地质知识,最后达到确认异常区、圈定找矿靶区、探明矿床乃至矿体的目标。

地质工作中,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仅需要获取大量有效的数据信息,更需要科学有效的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处理,从中分析和提取出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及时有效传输,见图1。地质工作属于数据密集型科学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些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和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地学领域的数据科学十分必要。

当前地质工作的一大关键,就是要迅速建立起一种新的数据密集型的科学范式——一方面全面正确地利用自身产生的数据,另一方面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外界所有的大量相关数据,打破数据封闭和数据局限的传统模式,要避免数据封锁、知识垄断、技术落后等造成的数据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扎实做好“互联网+”的这个“加法”,推进地质工作全面发展。

3.2 “互联网+”与风险勘查资本市场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存在极大的风险。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的主要场所,主要是通过银行和股市融资的。在西方矿业发达国家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融资和化解风险的方式都是通过矿产勘查资本市场来实现的。通过矿产风险勘查市场,找矿企业或叫初级勘探公司通过发行股票,不仅募集了大量资金,也分摊了风险。

对于我国矿业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互联网功能的发挥在于整合,互联网在信息整合层面具有低成本和效率高的特性,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资本市场将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逐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同时资本市场未来将向更多矿业企业敞开上市大门。同时,未来互联网金融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之后,也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我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差距,资本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矿业企业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尽快建好我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已着手建立矿业勘探资本市场。其中,地勘单位、矿业资本市场、专业矿业投资者以及矿业中介服务机构是矿业市场化进程的主角,将在矿业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已从多个层面构建矿业市场化体系,其中,“矿业新三板”正在推进中。天津矿业金融示范改革区、北京市国际矿业城,都是很好地矿业资本市场尝试。

地质工作者应以“互联网+”为契机,加快建立国内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进行跨区域的贸易、投资、实业发展合作,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努力打造矿产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努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等开拓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矿产品商品线上交易中介、金融产品组合设计等服务,带动矿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全面深入发展,加强其在全行业的渗透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矿采选及矿业金融服务事业。

图1 地质产品生产流程图

3.3 “互联网+”与地质资料服务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血液,是开展地质工作的基础资料,包括文字、图表、声像、标本、样品、岩矿芯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等。当前我国地质资料服务方式主要有网络服务和窗口服务,服务模式以网络检索查询、数据下载、窗口复制加工等为主,网络服务式逐渐占主导地位,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不小差距,管理体制落后、服务观念不够成熟、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现有地质信息资料综合化程度低、二次开发产品缺乏、信息共享不够全面、产业化集群化尚未形成。

做好“互联网+”地质资料服务,就是让地质资料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用户。除传统的地质资料馆藏借阅服务方式外,应进一步完善在线资料检索系统、网络地图查询统一站式服务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等,加快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创建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共享平台,将分散孤立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整合后汇集到共享平台上,方便用户借阅,实现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网络服务为支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公众服务系统,资料查询、检索和获取方式多样化,促进在线订购、灵活的付费方式:包括信用卡支付、网络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制订。

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地质信息服务产品顶层设计,创新地质资料服务方式,改变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联合各相关地质单位建设统一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度共享与利用以及服务系统的转型升级,推进数字资料馆建设,围绕大资料、大数据、大地质,引进物联技术,建立智能库房。加强数字资源的国际互联,将地质目录与元数据、调查报告、科学报告、成果图件、成果数据及出版物以目录服务、地图服务、文档浏览、数据下载等在线数字资源服务聚合。

3.4 “互联网+”与地质行业电子政务

互联网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在互联网上实现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给用户提供一个统一而个性化的门户,后台则将数据和业务整合起来。用户可以通过前台访问后台不同的系统信息,各单位也可以通过前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帮助地质行业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员工的协同能力,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等等,例如我国金矿、铁矿分布图。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和通信的平台,可以实现办公流程的自动化、辅助办公功能、节约企业办公费用支出等。因此加强地质行业的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强化服务职能和系统管理,促进管理的创新,技术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达到电子政务和地质行业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

4 结 语

在全面推进“互联网+”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当全面深层挖掘地质信息,明确需及求时调整,共享服务机制,加快地质信息网络化建设,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紧跟“地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步伐,在全面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科学谋划新机遇,提高地质数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对地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提取、综合利用,提高地质数据的信息化程度,让“互联网+”在地质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1] 杨光.解读李克强的“互联网思维”[J].计算机与网络,2015(1):5-7.

[2] 杨华.“互联网+”落地:企业互联网[J].企业管理,2015(4):96-98.

[3] 新明.地质云“盘活”大数据[J].西部资源,20141(3):51-53.

[4] 宋华,郝俊峰.建设全区地质信息大数据中心的几点思考[J].西部资源,2014(5):34-35.

[5] 杨颖,陈宇达.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实践模式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203-20.

[6] 杨宗喜,唐金荣,周平,等.大数据时代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新观[J].地质通报,2013(9):1337-1343.

[7] 耿卫红,陈从喜,王正立,等.全球矿业融资六大交易所概况及其对我国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3(5):45-50.

[8] 郁璇,张洵,张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风勘市场研究[J].商业经济,2015(2):147-148.

[9] 袁志洁.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和地质行业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J].办公自动化,2012(6):11-12.

[10] 姜作勤.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4(S2):839-845.

猜你喜欢
互联网+矿业勘查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