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2015-03-05 07:51史瑾瑾
中国矿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央财政社会效益年限

张 博,史瑾瑾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1 老矿山找矿工作背景

危机矿山找矿工作效果好、资金效率高、新增资源储量大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1]。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取得的成果,依靠国家财政的一次投入,100多个“危机矿山”暂时解除了危机。然而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大面积的矿山老化现象依旧存在。国务院通过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根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部署,老矿山的找矿工作要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央财政资金主要投入矿山找矿的基础性地质、前期找矿预测和部分验证工作,项目属公益性地质工作,由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安排;矿山企业在前期找矿预测工作基础上,开展深部和外围增储勘查,增加矿山接替资源。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3年发出的《关于加强老矿山找矿工作的通知》要求,老矿山找矿工作重点支持国家紧缺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大、企业积极性高的矿山,并优先支持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山和资源危机的其他矿山的找矿工作[2]。为充分掌握老矿山找矿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必要对老矿山找矿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

2 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关键效益指标法与AHP—模糊综合评价[3]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方面选取项目配套资金、中央财政拉动投资和新增资源潜在价值作为主要指标,社会效益方面选取稳定就业、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找矿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研究作为主要指标。

2.1 经济效益

2.1.1 项目配套资金

据统计,全国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累计安排经费129970.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64150万元,占49.36%,地方财政配套550.9万元,占0.42%,矿山企业匹配65270万元,占50.22%,见表1。

2.1.2 中央财政拉动投资

根据“中央财政拉动投资效益=拉动投资额/中央财政资金投资额=(地方财政支出数+企业自筹数)/中央财政支出数”的公式[3],截至2012年底,各矿种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共投入资金37508.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拉动投资64.4%;截至2013年底,各矿种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共投入资金63923.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拉动投资89.1%,见表2。

表1 2012年和2013年度资金安排情况/万元

表2 2012~2013年中央财政拉动投资效益

2.1.3 新增资源潜在价值

以万元投入潜在价值[6]作为主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按矿种分类,统计了项目实施以来,其累计的新增资源储量,分别计算了其万元投入潜在价值。

截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在上述矿种找矿项目中共投入资金37508.59万元,累计新增资源潜在价值达3336.70亿元,平均每万元投入潜在价值达889.58万元;截止到2013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在上述矿种找矿项目中共投入资金63923.2万元,累计新增资源潜在价值达3641.44亿元,平均每万元投入潜在价值达569.66万元,见表3。

表3 2012年、2013年新增资源潜在价值

通过2012和2013年潜在价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项目实施以来,经济效益逐步明显。铜、铬、铅锌、钨、锡、锑、银等矿种2013年潜在资源价值探明量有显著提升,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大部分老矿山找矿项目的效益加速显现出来。

2.2 社会效益

2.2.1 稳定就业

以万元投入稳定就业人数作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按矿种分类统计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的稳定就业人数,并分别计算其万元投入稳定就业人数。

截止到2012年,平均每万元稳定就业人数达0.85人;截止到2013年,平均每万元稳定就业人数达1.09人,稳定就业效果比2012年底又有所增强,如表4所示。

2.2.2 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

以平均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作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是指每个找矿项目的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按矿种分类统计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延长矿产开采(服务)年限,并分别计算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截止到2012年,老矿山找矿项目共计66个,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71.79年,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4.12年;截止到2013年,老矿山找矿项目共计114个,延长矿山服务年限839.91年,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37年,比2012年底有所增强,见表5。

表4 2012年、2013年稳定就业人数

表5 2012年、2013年平均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

2.2.3 找矿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研究

以万元投入找矿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研究作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截止到2012年,老矿山找矿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研究共投入700万元,占项目经费总投入的3.5%;截止到2013年,老矿山找矿理论与新技术方法研究共投入4700万元,占项目经费总投入的12.6%,与2012年相比,研究经费投入增加近6倍,研究经费占总经费的比重明显增加。

3 综合评价

3.1 建立评价模型

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级的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以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为总目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准则层进行综合考虑,根据选取的指标作为准则层各自的分级指标,见表6。

3.2 综合评价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集的确定[3,7],最终确定的评价结果和百分制得分见表7。

表6 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表7 老矿山找矿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评价可知,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好等级占24.4%,较好等级占33.2%,一般等级占23.0%,较差等级占13.9%,差等级占5.5%,按最大隶属原则,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若按百分制得分来看,根据评价标准,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71.42分,为“较好”等级。因此,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等级为“较好”,这个结果比较客观。

根据综合评价的方法,分别对114个老矿山找矿项目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其中老矿山找矿项目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等级为“好”的9个项目和“较好”的32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6%,等级为“较差”的项目共有49个,占项目总数的43%。

4 结 论

1)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启动2年多来,累计新增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到3813.90亿元,平均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7.84年,稳定矿山就业7.31万人,在完成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同时,稳定了矿区职工就业,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得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2)老矿山找矿项目共安排接替资源勘查90项、矿山密集区深部矿产战略性矿产勘查28项,其中有9项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27项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新发现的资源储量,地质控制程度较高,可全部为矿山企业直接开发利用,增强了矿山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通过综合评价,多数项目在经费使用、企业投入资金、新增资源储量、稳定就业和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找矿项目实施效果明显。有一部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偏低,主要原因是在新增资源储量、项目资金配置及稳定就业人数等方面没有提交数据,影响到整体的评分。同时也说明部分老矿山找矿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有必要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分析。

4)根据全国老矿山找矿项目分项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得分77.30,社会贡献得分65.54,表明老矿山找矿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的效果较好,社会效益相对偏小,找矿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贡献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老矿山找矿项目在投入经费的同时,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新增资源储量尚未探明,社会效益指标的数据无法获取,这部分老矿山找矿项目有待加快找矿工作。

5)通过评价结果和老矿山找矿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对比,老矿山找矿项目的实施有9个项目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27个项目找矿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中型矿床规模。这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符合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1] 张立.老矿山找矿项目应运而生[N]中国矿业报,2011-11-03.

[2] 孟凡军.我国加强老矿山找矿工作[N]中国工业报,2013-03-13.

[3] 王柳松.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4] 老矿山项目办公室.老矿山找矿项目2012年度成果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2013.

[5] 老矿山项目办公室.老矿山找矿项目2013年度成果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2014.

[6] 邵娜,余际从.全国危机矿山找矿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J].中国矿业,2010,19(4):11-14.

[7] 李建武.青海南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猜你喜欢
中央财政社会效益年限
中央财政明确支持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1300多亿元支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外地参保年限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