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函数的杉木人工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1)

2015-03-06 09:16董晨吴保国韩焱云刘建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单木冠幅林分

董晨 吴保国 韩焱云 刘建成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责任编辑:王广建。

树冠是林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树冠的大小成为衡量林木生长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反映树冠大小的指标非常多,最常用的指标仍然是冠幅[1]。冠幅模型是建立树冠冠幅与冠长、枝下高等树冠属性及林分其他因子之间关系的函数。国内外学者对单木冠幅模型已有大量研究,构建单木冠幅模型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线性回归模型居多。Curtis等[2]首次用线性回归法,构建了以直径、树高和立地等级为变量的黄衫冠幅生长模型,线性回归法在冠幅模型的构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在我国,雷相东等[5]构建了长白落叶松等9个树种的冠幅多元回归模型;周元满等[6]建立了桉树冠幅阶跃函数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决分段拟合模型在变点上的不连续问题,其应用效果优于一般回归模型;刘平等[7]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低山侧柏的单木冠幅模型;覃阳平等[8]建立了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树高和胸径的冠幅线性回归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法构建模型虽然计算简便,但假设条件多、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及异相关等局限性[9]。相比之下,非线性模型由于其变量组合形式的多样化,在模型的表达上具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冠幅模型,如Ritchie等[10]采用非线性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构建幼龄黄衫的冠幅生长方程,模型表达了冠幅增长量与冠幅面积和树高增长的关系;Ledermann[11]构建了云杉的非线性冠幅枯损模型;符利勇等[12]以立地指数和样地因子作为水平因子,建立了非线性混合单木冠幅模型。若采用单一的非线性理论或经验方程进行方程拟合,模型自变量选取复杂;混合模型尽管可以自由选择自变量,模型精度较高,但模型的构建过程复杂。

在诸多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中,修正方程以修正变量和基础模型组合的形式存在,基础模型根据因变量的属性而制定,修正变量的加入能够尽量缩小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之间的误差,且修正模型直观易懂,应用方便。本文以冠幅的潜在生长量为基础模型,以林分密度、地位指数、林木竞争指数及林木直径为修正变量,构建杉木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并与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7°30'~118°14'E,2635'~27゜12'N。该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9℃,1月平均气温为7.8℃,7月平均气温为28.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300~500 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600~1 800 mm。土壤深厚、湿润、肥沃。森林覆盖率75.6%,属于福建省重点林区。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银桦(Grevillea robusta)等。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实验地点设置于福建省顺昌县岚下乡林场。根据不同林龄和密度选取50块大小为30 m×30 m杉木人工纯林样地,使用围尺和激光测高仪分别测量样地中每株树木的胸径(D)和树高(H);在每块样地选择5~7株树冠生长较对称的林木作为标准木,选择2~3株树高长势良好,并且与周围树木竞争较小的林木作为优势木,借助皮尺和塔尺分别测量标准木和优势木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胸径测量的精度为0.1 cm,其他变量的精度为0.1 m,将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平均数作为冠幅数据。同时记录每块样地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所采集的数据中,根据不同树龄、密度及立地条件,选择其中的227株杉木数据用于模型拟合,78株用于模型检验。模型拟合和检验的数据汇总见表1。

表1 模型拟合与检验数据汇总

2.2 研究方法

树冠的生长与林木直径生长类似,在周围没有竞争的前提下,树冠能够在林木生理所限定的范围内自由生长。但林分内绝大多数林木,由于林木间的相互竞争,林木的实际生长量小于潜在生长量,减小的程度与林分密度及林木之间的竞争程度有关;同时,树冠的生长还与立地条件以及其他林分因子相关。本研究以冠幅各个方向长度一致为假设前提,以反映冠幅潜在生长的冠幅-树龄函数作为基础模型,以胸径生长函数、地位指数、林分密度及竞争指数作为修正变量,对模型进行修正。杉木人工林单木冠幅表达式为:

其中:CW代表冠幅,F(CW0)代表树冠潜在生长方程,YCW代表误差函数,φ1、φ2、φ3、…分别代表修正变量。

在模型的拟合中,根据决定系数(R2)最大和均方残差(MSE)最小来判断最优的拟合函数。

在评价方程的拟合效果时,采用平均系统误差(B)、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指标来检验拟合效果,各项检验指标如公式3~5所示。此外,在数据拟合之前,使用箱形图剔除两倍标准差之外的异常数据。

其中:n为样本数,Yi为参与检验的冠幅实际值,Yi为冠幅预测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冠幅潜在生长方程

由于实际调查中的疏开木不易确定,因此,在本研究中,以优势木的冠幅生长过程代替疏开木的生长过程,采用最常见的7个经验方程以及Logistic、Mitscherlich、Comperts、Korf和Richards五个理论方程对36块样地的108株不同树龄、冠幅长势良好的优势木进行拟合,建立冠幅-树龄的函数(见表2)。

表2 冠幅潜在生长方程拟合结果

在显著性检验统计量F的sig值均小于0.05的前提下,在12个模型中,得到幂函数的相关系数R2最大(0.783),均方残差最小(0.331)。因此,采用幂函数作为修正函数的基础模型。

3.2 修正函数的建立

建立修正函数首先要选择修正变量来构造误差函数,研究中以地位指数、林分密度、竞争指数和直径作为修正变量。

地位指数。立地条件对林分的生长收获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采用地位指数或者地位级来判断林地的立地条件。对于人工林而言,林地会受到间伐、补植等人为因素的干扰,林分条件平均高会因此受影响,从而影响有林地立地条件的判断。而优势木的生长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地位指数作为立地条件的判定指标。

构建有林地地位指数的方法有导向曲线法、代数差分法,广义代数差分法等[13],本研究使用代数差分法构建地位指数模型。选择Richards、Mitscherlich、Korf、Logistic和Compertz 5类理论生长方程作为基础模型,对于各类曲线中的参数a、b、c,以参数b作为消元参数,保留参数a、c。差分消元后,得到5个2参数的差分方程。采用研究区的每个样地平均优势木-树龄数据,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方程拟合,选择其中一组数据,将其优势木的树高作为地位指数,树龄为杉木基准树龄20。

研究采用SPSS17.0,选取50块样地中的100株优势木作为研究对象,经拟合和检验,发现由Richards方程转化而成的差分方程,在众模型中得到的决定系数最高、均方残差最小。其具体的模型表达如公式7所示。

其中,IS为地位指数;t为任意时刻的优势木树龄;H为树龄t时对应的优势木高。

林分密度。树冠的生长与密度息息相关,衡量林分密度的指标很多,从便于林业生产实际应用出发,拟从每公顷株数(N)和相对植距(RS)两个林分密度测度中,选择一个与冠幅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作为林分密度指标。相对植距的是林分中林木的空间的开方与优势木高的除数。

其中:N为林分的密度;H0为优势木高。

在N和RS两个变量中,分别对其与冠幅数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挑选出相关系数最大的变量作为密度修正变量。由表3可知,N与冠幅的相关系数为-0.745,大于RS与冠幅的相关系数,因此,将N作为密度修正变量。

竞争指数。林分密度只能反映林分内每株林木平均占有的空间,但未考虑不同大小的林木占有不同的空间,而导致林木间的竞争关系也不同的问题[14],冠幅的生长也受到竞争指数的影响。一个好的竞争指数,不仅应与林木生长关系密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还应该形式简单直观,测算容易,应用方便[15]。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数测量困难且计算复杂,研究表明,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在方程的拟合中,优度不亚于前者[16-17]。根据上述原则,本文选择相对直径、相对树高和树高直径比作为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竞争指标,3个指标的具体表达可见公式(9)~(11)。

其中:RDi为相对直径;RHi为相对树高;RHDi为树高直径比;di为林分中各林木的胸径;hi为林分中各林木的树高;H0为林分优势木高;Dg为断面积平均胸径;Di为单株木相对直径竞争水平。

分别对各指标与冠幅数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挑选出相关系数最大的变量作为竞争指数修正变量。由表3得RD与冠幅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90,故将RD作为竞争指数的修正变量。

表3 各指标与冠幅的Pearson相关性

其他修正变量。除了地位指数、林分密度及竞争指数以外,冠幅的生长还受林分因子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法剔除变量,其原理是当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概率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0.05时,则引入该变量;当显著性水平≥0.10时,则剔除变量。为消除共线性,病态指数大于15或者容许度小于0.5的变量也排除在外。对37块样地的227株的杉木数据(胸径、树高、枝下高、树冠比)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按照上述原则,被纳入的变量有地位指数、林分密度、竞争指数及胸径被选入作为修正变量。

根据不同形式的理论和经验方程,对227株杉木的胸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决定系数R2最高的方程。

其中:D为平均胸径;t为林龄。

修正变量构造的误差函数YCW应该满足以下性质:

随着IS的增加,单株树木的优势木越高,树木长势越好,CW会随之增加,修正函数CW为IS的增函数;林分密度越高,树木竞争越激烈,冠幅生长受阻,因此,密度是CW的减函数;竞争指数越高,单木较平均木而言长势良好,相应的生长空间越大,CW为RD的增函数;林木直径与冠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CW为直径的增函数。

相关文献[15,18]表明,误差函数的构建方式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组合形式为最佳,因此,研究选择通过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来组合误差变量。每个修正变量都有两种表达形式,4个变量的误差函数则有16种表现方式。

结合已建立的冠幅潜在生长量函数,采用SPSS17.0,对37块样地的227株的杉木数据进行拟合,每类组合下的模型拟合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1号组合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中系数α1=0.568,α2=-0.228,α3=1.085,α4=0.093,决定系数R2=0.876,MSE=0.081。则:

结合误差函数,根据冠幅模型的表达式CW=CW0×YCW,即得出单木冠幅预测模型。

表4 误差函数表达式

3.3 模型检验

根据所拟合的冠幅修正模型,对未参与建模的13块样地中的78株杉木数据进行计算,经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在F双侧检验显著水平P<0.05的前提下,得到B=0.053,RMSE=0.241,RRMSE=12.0%,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小,因此,模型有一定的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真实性,分别对三个模型进行残差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中横坐标为冠幅值,纵坐标为各个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值,由图1可知,一元线性回归的残差有小部分值超出[-2,2]的区间,且对于误差项方差为0的假设,其残差分布与正态分布稍微有所偏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残差分布尽管符合正态分布,但仍有部分残差值小于-2;而修正模型的残差分布既符合回归分布原则,其残差值都在[-2,2]的区间,残差值更加紧凑。因此,进而说明采用修正模型拟合杉木的单木冠幅具有优越性。

图1 模型残差分布

4 结论与讨论

在构建树冠单木模型时,多数使用的是一元模型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9-21]。而本研究中采用修正法拟合的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76,说明修正模型与线性模型相比,在精度上大大提高。

修正模型的构建中,修正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根据经验以及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冠幅的生长与林分密度、地位指数、竞争指数和胸径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因此,选择上述指标作为修正变量。但是不同树种存在不一致的生长特性,或者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环境下,会获得不同的量测数据,从而导致冠幅生长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的不一致,因此,修正变量的选择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考虑。

本研究所构建的修正模型,尽管在精度上较线性回归模型有所提高。考虑到模型的推广应用,虽然树高、枝下高、冠长比等因子与冠幅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未将其作为修正因子,也未考虑经营作业对树冠生长的影响。因此,如何综合与冠幅生长相关的各种因子,构造更准确的冠幅模型,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Miguel G C,Martin E A,Ronald H W.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models for predicting crown fire rate of spread in conifer forest stands[J].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5,35(7):1626-1639.

[2]Curtis R O,Reukema D L.Crown development and site estimates in a Douglas-fir plantation spacing test[J].Forest Science,1970,16(3):287-301.

[3]Bechtold W A.Largest crown-width prediction models for 53 specie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J].Western Journal of Applied Forestry,2004,19(4):245-251.

[4]Russell M B,Weiskittel A R.Maximum and largest crown width equations for 15 tree species in Maine[J].North JAppl For,2011,28(2):84-91.

[5]雷相东,张则路,陈晓光.长白落叶松等几个树种冠幅预测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6):75-79.

[6]周元满,谢正生,刘素青,等.短轮伐期桉树林分树冠生长的阶跃函数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2):59-62.

[7]刘平,王玉涛,马履一.低山侧柏人工林单木冠幅预测模型及精度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2014(2):52-58.

[8]覃阳平,张怀清,陈永富,等.基于简单竞争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树冠形状模拟[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3):363-366.

[9]Uzoh F CC,Oliver WW.Individual tree diameter increment model for managed even-aged stands of ponderosa pine throughout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using a multilevel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6(3):438-445.

[10]Ritchie M W,Hamann J D.Individual-tree height-,diameterand crown-width increment equations for young Douglas-fir plantations[J].New Forests,2008,35(3):173-186.

[11]Ledermann T.A non-linear model to predict crown recession of Norway spruce(Picea abies[L.]Karst.)in Austria[J].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11,130(4):521-531.

[12]符利勇,孙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杉木单木冠幅预测模型[J].林业科学,2013,49(8):65-74.

[13]郭艳荣,吴保国,刘洋,等.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5):47-52.

[14]孟宪宇.测树学[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18.

[15]孟宪宇,张弘.闽北杉木人工林单木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2):1-8.

[16]刘微,李凤日.落叶松人工林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5):24-27.

[17]刘强,李凤日,董利虎.基于树冠竞争因子的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J].植物研究,2014,34(4):547-553.

[18]刘洋,亢新刚,郭艳荣,等.长白山主要树种直径生长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以云杉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2):1-4.

[19]Grote R.Estimation of crown radii and crown projection area from stem size and tree position[J].Annals of Forest Science,2003,60(5):393-402.

[20]田晓筠.林木直径与冠幅的灰色模型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8(25):86.

[21]韦雪花,王佳,冯仲科.北京市13个常见树种胸径估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5(5):56-63.

猜你喜欢
单木冠幅林分
地基与无人机激光雷达结合提取单木参数
结合Faster-RCNN和局部最大值法的森林单木信息提取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无人机影像匹配点云单木识别算法
基于双尺度体元覆盖密度的TLS点云数据单木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