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

2015-03-06 05:58郭俊艳刘丽英杨红梅刘元菲孙志军
军事护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危重症专科心血管

郝 婧,郭俊艳,刘丽英,杨红梅,刘元菲,孙志军

(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北京100853)

压力源是产生压力的事物,护理工作中的压力 源既可来自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1]。护士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构成性别比较单一的群体,也是职业病和亚健康的典型人群。护士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不仅使护士心理紧张和身体疲乏,而且容易出现工作质量降低,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2]。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处于抢救各种急、危、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的第一线,所面临的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死亡事件发生率高,因此成为心理压力的高发人群[3]。本研究对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5个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95名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水平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3月北京市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5个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95名临床一线的护士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工作年限≥1年;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外来学习人员及返聘退休护士。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95)

1.2 方法 采用李小妹等[4]修订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5个维度。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压力程度越大。判断标准:均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较高;均分<2.5分表示压力程度一般。由调查者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对象进行填表指导。调查对象在20min内填完问卷并将其回收。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调查问卷95份,回收率95%;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5名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本组95名调查对象,平均压力得分为(2.65±0.43)分,属较高压力水平。从表2可见,调查对象工作压力源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上压力水平最高,其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95名调查对象中,压力源得分最高的前5项依次为工作量太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护理的患者病情过重。详见表3。

表2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分)

表2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分)

?

表3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前5项得分,分)

表3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前5项得分,分)

?

2.2 不同职称、学历、人事关系的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 95名调查对象中,不同职称护士压力源比较,在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维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不同学历调查对象压力源比较,本科及以上学历调查对象比大专学历调查对象在护理专业及工作以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压力程度更高(P<0.05),尤其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差异明显(P<0.01),详见表5。不同人事关系调查对象压力源比较,军人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高于非军人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

表5 不同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表5 不同学历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

表6 不同人事关系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表6 不同人事关系护士工作压力水平的比较,分)

?

3 讨论

3.1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分析

3.1.1 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平均工作压力水平为(2.65±0.43)分,与2012年吴丽华等[5]研究的心内科护士压力水平一致,均属较高压力水平。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以及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是引起心血管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压力大的主要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作量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多、工资及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护理的患者病情重。而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压力最小。主要压力因素亦不同以往研究的结果[6]。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护士随时要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抢救中;下班时间不确定,经常延迟下班;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仪器设备多,患者需要24h持续监测,护士常常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医院后勤保障尚不健全,一些非护理性工作占用临床护士大量时间;工作量过大使得护士超负荷运转,增加了护士的身心疲惫感,工作压力随之增加。

3.1.2 不同学历、人事关系的心血管危重症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不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以及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压力高于大专文化程度者,尤其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这个结果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果[7],可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在病房往往充当主力,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各方面的业务较成熟,担任值班组长,是病房骨干力量,其临床责任大、工作风险高;同时,她们年龄正值黄金阶段,大多刚组建家庭,家庭负担重;她们不仅承担科室临床工作,还要面临职称晋升及职务迁升的压力,这些都是高学历护士压力大的原因。学历低的护士,还未担任主班,工作中有高年资护士指导,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快,无家庭负担,所以工作压力相对较轻。

本研究结果显示,军人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比非军人护士压力水平更高。原因可能是随着军队医院编制体制的改革,军人护士大量转业而非现役护士和聘用制护士不断增加,使军人护士危机感更大;而非军人护士成了军队医院的主力军,管理人员加强了对非现役护士及聘用制护士的管理,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护理管理层把培养重点放在了军人护士身上,对她们寄予厚望。为了自身发展及不辜负领导期望,军人护士除了完成临床工作外,还要参加专科培训和护理写作,这些都是她们工作压力大的因素。

3.2 对策

3.2.1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由于军队医院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类别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性大、人员流动性增大,而目前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需要一定的人员保证才能落实。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质量和服务,以及工作人员的流动及流失率。由于护士工作特殊性,需要倒夜班,夜班扰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对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值夜班护士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性和保持精力充沛,付出大量脑力和体力,所以,倒夜班也是许多护士离开工作岗位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根据科室临床护理实践,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和分配护士工作时间,使班次更合理、更人性化,增加护理工作的吸引力。在护理管理中,充分挖掘护士潜力,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合理搭班,利用有限的人力,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护士充分休息。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简化护理记录,建立临床支持中心,减少护士用于非临床护理时间。

3.2.2 提高护士福利待遇 由于传统认识影响,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得不到承认,付出和收获不平衡,导致护士产生压力。医院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从夜班费、加班奖励等多方面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建立奖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尽量满足护士需求,增加其归属感,以减轻其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3.2.3 促进护士职业发展 改善护士休息环境,完善各种生活设施,提供良好休息环境也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补充体能的方式。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多组织集体活动,使护士放松心情,及时释放工作压力。管理者提倡人性化管理,满足护士的心理需求,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关心、理解护士。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经常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支持鼓励护士参加专科及外语等方面继续教育,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应对自如,进而减少由于知识缺乏造成的心理紧张及恐惧,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及完善自我。

3.2.4 提高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以及心理沟通、语言沟通技巧,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掌握减压方法,建立有效疏通机制。开设院内心理指导站,邀请护理心理专家定期讲座,针对特殊专科护士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和咨询辅导课程,提升其压力应对能力。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氛围,加强领导与同事、同事之间、医护的交流沟通,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发现冲突,建立同事支持系统。同时,指导护士有意识地培养自身适应能力,包括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及承受刺激能力,掌握放松技巧,提高自身素质。

[1]黄小凌,林伟.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4(34):124-127.

[2]米娜,李洪艳.外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4.

[3]杨眉,张隽,孔德荣,等.心内科CCU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314-315.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吴丽华,姚景鹏,肖怡娜.CCU与心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71-74.

[6]史瑞洁,朱霞.军队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153-155.

[7]宗南,刘剑.不同年资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20-22.

猜你喜欢
危重症专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