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2015-03-08 02:57王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使用率肌瘤腹腔镜

王琳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王琳

目的对于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与否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112例接受治疗的复杂子宫肌瘤患者, 按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56例。试验组的患者选用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00.91±19.81)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8.01±13.07)min;试验组术中的出血量(88.22±59.13)ml、肛门排气时间(22.79±3.58)h、镇痛剂的使用率(8.93%)、术后的病率(5.36%)、术后住院时间(4.52±1.0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的出血量(128.37±38.38)ml、肛门排气时间(31.01±4.07)h、镇痛剂的使用率(35.71%)、术后的病率(28.57%)、术后住院时间(6.89±2.3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 具有可行性, 且疗效较常规的开腹手术更佳, 创伤小, 疼痛轻, 在为患者减轻了痛苦的同时, 也减少了患者经济上的负担, 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常规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是一种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之间的良性肿瘤, 多为手术治疗, 过去常给予患者子宫切除术, 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的进步, 大多数患者开始重视起对子宫的保留,希望保有其生育功能 , 因此, 患者开始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案, 该种手术的术式又包括开腹、经阴道及腹腔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微创方法, 相对于开腹及经阴道的手术方案,腹腔镜的应用尚存在一些争议[1]。因此, 为了探究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否可行, 特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复杂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子宫肌瘤的患者112例, 按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2~53岁, 平均年龄(40.0±2.57)岁;体重50~77 kg, 平均体重(63±2.63)kg。对照组患者年龄33~50岁, 平均年龄(41.0±8.29)岁;体重55~78 kg, 平均体重(66±2.80)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行相关检查, 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 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试验组患者则给予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 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先后在脐上缘、右下腹、左下腹、耻骨联合上2 cm旁开3 cm处做4个穿刺孔, 常规气腹形成后脐缘上置镜, 置举宫器, 随后, 在设定的子宫切口处注入垂体后叶素针6~12 U, 依此电凝钩纵向切开浆肌层达肌瘤组织, 贴近肌瘤组织分离假包膜, 依此完整的剥离出肌瘤, 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出血点应及时电凝,防止出血, 电凝血管后切断瘤蒂, 最后依此连续扣锁缝合残腔。组织称重并送病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并作统计学分析。术后病率是指术后24 h以后连续2次相隔4 h体温≥38℃, 且没有感染证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比较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100.91±19.81)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78.01±13.07)min;试验组术中的出血量(88.22±59.13)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的出血量(128.37±38.38)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的出血量(ml)试验组 56 100.91±19.81a 88.22±59.13a对照组 56 78.01±13.07 128.37±38.38

2.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镇痛剂的使用率比较 试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22.79±3.58)h、镇痛剂的使用率8.9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31.01±4.07)h、镇痛剂的使用率3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镇痛剂的使用率对比[±s, n(%)]

表2 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及镇痛剂的使用率对比[±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 镇痛剂的使用率对照组 56 31.01±4.07 20(35.71)试验组 56 22.79±3.58a 5(8.93)a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后的病率5.36%、术后住院时间(4.52±1.0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的病率28.57%、术后住院时间(6.89±2.3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案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微创治疗的新型、理想术式。该种术式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 术后病率降低, 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创伤较小, 切口处也比较美观, 因此较为年轻的患者均愿采用该手术方案, 除此之外, 使用该种术式, 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疼痛较轻, 在减轻了患者痛苦的同时, 也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但该种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瘤体位置较深、数目较多的患者尚不能应用, 因此, 要选定适合该手术的患者, 不能盲目扩大适应证[3]。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的时间;试验组术中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的使用率、术后的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较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 创伤小, 切口较美观, 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经济负担, 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期望值, 可推广应用。

[1]刘健, 杜丹丽, 崔艳艳, 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46例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677-678.

[2]高维萍, 刘琼娜, 刘婷婷, 等.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6):695-697.

[3]李海洋, 施晓, 张绪东, 等.腹腔镜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6):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30

2014-12-29]

450000 郑州市圣玛妇产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使用率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