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

2015-03-09 11:28张新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出血量

张新平

分析比较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

张新平

目的分析比较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72例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6例。开腹组给予开腹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优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开腹组有效率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优于开腹剔除术,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巨大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腹腔镜剔除术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52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较为常见,当前对其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其标准术式[1]。但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腹腔镜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本文主要分析比较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开腹剔除术及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72例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5.00±2.27)岁;单个巨大子宫肌瘤直径为8~21 cm,多发子宫肌瘤个数为3~15个。采用数字随机法将72例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及个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3 d均禁止患者性生活,术前3 h给予患者灌肠禁饮食。给予开腹组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者耻骨联合上做横切口或在下腹正中切口,采用B超查看患者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及大小等,并根据患者肌瘤的位置行剔除术,逐层缝合切口。

腹腔镜组行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取患者脐轮下缘做一个长1 cm的纵切口,行气腹穿刺,维持气腹压力为14 mm Hg(1mm Hg=0.133 kPa),采用腹腔镜查探患者肝、胆及肠管等有无异常,若无异常,则变换患者体位,取患者头低脚高位30°,并于患者两下腹置入5或15 mm的套管作为操作孔,并于左髂骨前上棘前的2 cm处进行穿刺,置入手术器械。对于带蒂浆膜下的肌瘤可先电凝后在行剔除术;对于肌壁间肌瘤,可在其表面注射垂体后叶素,待子宫收缩且肌瘤变白后再行剔除术;对于体积小的肌瘤可直接从左下腹的切口中取出,对于体积大的肌瘤需先用旋切器将瘤核切条后再取出;术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取出器械、排尽气腹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同时,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但能忍受且能正常生活,对睡眠无明显影响;Ⅱ级∶中度疼痛,无法忍受需服止疼药,且影响睡眠;Ⅲ级∶重度疼痛,无法忍受,需服用止痛药物,且睡眠受到严重的干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0级、Ⅰ级为有效;Ⅱ级、Ⅲ级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开腹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天数(d)腹腔镜组 36 109.00±22.14 87.00±23.51a 16.00±3.52a 4.00±1.03a开腹组 36 95.00±10.58 101.00±24.13 27.00±4.97 11.00±2.51

2.2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照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照中,腹腔镜组0级14例(38.89%)、Ⅰ级19例(52.78%)、Ⅱ级2例(5.56%)、Ⅲ级1例(2.78%);有效率为91.67%;开腹组0级12例(33.33%)、Ⅰ级15例(41.67%)、Ⅱ级6例(16.67%)、Ⅲ级3例(8.33%);有效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为20%~30%,多数无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等现象[3]。传统治疗子宫肌瘤多采用的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该种手术方式极易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术后康复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4]。

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优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开腹组有效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时,应正确把握好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从而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给予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优于开腹剔除术,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王康荣.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804-3805.

[2]苏学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25-3326.

[3]李莉,李科.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66-67.

[4]徐凤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比较.中国卫生产业,2011,8(5):94.

2015-04-13]

∶457400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