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关系

2015-03-09 11:28何晓东范鹏陈巍王岩贾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血肿波动脑出血

何晓东 范鹏 陈巍 王岩 贾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关系

何晓东 范鹏 陈巍 王岩 贾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关系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作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出血患者作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同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有密切联系,因此术后维持患者血压的平稳是避免再出血的重要因素,对于再出血患者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血压波动;再出血;预后;CT扫描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61

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手术治疗成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治疗方式,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致死率以及致残率。不过术后的血压波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甚至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因此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波动与再出血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本院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同术后未出血患者相比较,从而确定血压波动同再出血之间的关系,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60例作研究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并且脑出血在24 h内,其中11例患者出血量<30 ml,31例患者出血量30~50 ml,18例患者出血量>50 ml。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3例,脑室引流手术患者27例。选取同期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出血患者作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方式∶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34例,脑室引流手术患者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持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以术后1 h患者血压稳定的之后测量的血压值为基础血压,并以此作为基准。在使用降压药物的条件下,血压高于术后的基础血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且持续时间>30 min则属于血压波动[2]。如果两组患者出现恶性的血压升高状况,均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静脉推注50 ml生理盐水+ 40 mg硝酸甘油,并且使用生命监护仪来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从而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动状况加以调速,保持患者的血压稳定[3]。同时为患者进行其他的专科治疗以及特殊护理(如拍背、定时翻身以及呼吸道管理等)。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不可控或者是瞳孔大小变化方面的病情恶化症状,需要复查头颅CT,并且根据CT结果回顾患者血压监测的记录,排除再出血导致的血压升高[4]。再出血病例均经过CT扫描加以证实。

1.3 术后再出血评判标准 引流管出现新鲜血液流,同时复查头颅CT测得的血肿量与手术中去除量、引流量的和超过术前CT测得的血肿量,则判定患者属于再出血[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波动情况比较(mm Hg)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而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上占脑卒中10%。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饮食结构脂肪化趋势,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同时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也越来越常见,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高血压脑出血有着起病急以及发展快的特点,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都比较高[6,7]。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并且各种因素交织发生作用,例如术中血肿清除效果是否理想、术中患者的脑损伤状况、术中止血彻底与否以及术后患者的血压波动状况等。本研究显示,在其他影响因素基本类似的条件下,术后血压波动同再出血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说是诱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行血肿清除术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血压增高的情况,同时血肿清除不够彻底或术后患者反应比较剧烈,更容易导致恶性血压升高的出现,从而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出现。这是因为高血压导致患者的脑内动脉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伸直形成局灶性坏死或者微小动脉瘤。在患者血压骤升特别是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会引起患者血管的漏血或微小动脉瘤的破裂[8]。开颅手术只是清除患者血肿,病理基础并未改变。在清除血肿之后,微小动脉瘤失去支撑,导致内外压力失衡,从而增加再出血风险。同时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双极电凝来为患者止血,术后短时间内的止血点较为新鲜,并且再生组织未能形成牢固包裹,止血处容易溶解脱落,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在其高血压冲击之下,出血点容易再次出血。本院近年来高度重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调整静脉降压药给药速度,同时对于那些药物无法控制的血压波动,则要及时寻找原因,尽快排除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力求保持患者血压在合理的水平,降低发生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并且为患者复查头颅CT,一旦发现再出血及时加以处理。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同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有密切联系,因此术后维持患者血压的平稳是避免再出血的重要因素,对于再出血患者则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王宏勤,许世辉,刘晓东,等.脑出血内、外科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469-472.

[2]李浩,张帆,刘文科,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证分析及疗效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240-243.

[3]汪远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0(8):42-43.

[4]温冰涛,石义亭,李培水,等.甘露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3(1):30-33.

[5]冯兆磊,梁兰,潘庆宏.影响352例自发啮出血存活因素和212例随访观察.中华神经精神杂志,2014,27(4):243-245.

[6]李学元,赵青菊,张学广,等.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4(9):527-529.

[7]张乐祥,张明祥,郝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10(3):307-311.

[8]赵刚,尹方明,梁军潮,等.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远期再出血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5(12):1254-1255.

2015-05-14]

∶475300 兰考县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血肿波动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