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2015-03-09 11:28韩灵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肺动脉动力学心血管

韩灵龙

漂浮导管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韩灵龙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应用漂浮导管治疗的心血管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获得血流动力学确切资料,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血管手术患者应用漂浮导管治疗可获取其血流动力学资料,有利于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正确用药指导及治疗,提高心血管患者抢救成功率。

漂浮导管;心血管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用价值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64

漂浮导管,又称为肺动脉导管,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后即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应用漂浮导管治疗的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漂浮导管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心外科收治的75例应用漂浮导管治疗的心血管手术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75例患者均采取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为34~63岁,平均年龄为(48.95±7.61)岁;体质量为58~79 kg,平均体质量为(67.68±5.33)kg;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23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26例,升主动脉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6例。

1.2 置管方法 患者麻醉完毕后取平卧位,选取四腔漂浮导管,应用中路法从右颈内静脉置入,退出穿刺导丝后,装置旁路输液管,并在此时可抽取静脉血。使用1 ml注射器在漂浮导管气囊中充进1 ml空气,再使用5 μ/ml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漂浮导管管腔,再将其与测压装置,通过导管鞘放入漂浮到管中。在置入20 cm后管端能够到达患者右心房,记录其静脉压波形。当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时,继续推进即可进入肺小动脉的分支。连接好输液装置,并固定导管,采取消毒敷料进行局部覆盖保护,防治污染,并随时跟进需求进退导管,确保漂浮导管置于正确位置。患者术后2~3 d病情稳定后即可拔出漂浮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漂浮导管置入情况、术后拔出情况和并发症,记录患者在漂浮导管放置后、体外循环(CPB)前、停CPB与关胸后的四个试验点上心率(HR)、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血压(M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混合静脉血氧饱合度(SvO2)。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于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比较 75例患者均成功放置漂浮导管,与漂浮导管放置后比较,患者在停CPB与关胸后的HR、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AMP在停CPB时与漂浮导管放置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表1 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s)

注∶与漂浮导管放置后相比,aP<0.05

项目 导管放置后 CPB前 停CPB 关胸后HR(bpm) 66.42±13.32 71.64±14.06 98.57±16.92a 92.67±16.72aMAP(mm Hg) 82.01±13.59 91.98±14.95 82.17±16.32 86.79±14.06 PAP(mm Hg) 18.30±7.19 17.68±7.39 20.55±6.37 19.77±5.14 PAWP(mm Hg) 11.62±5.35 11.26±6.24 15.82±5.82a 12.64±4.85 CVP(mm Hg) 7.62±2.53 7.54±7.34 11.07±4.37a 11.68±3.74aCO(L/min) 3.17±1.03 3.01±0.61 3.59±0.67 3.52±0.58 SvO2(%) 81.35±5.07 82.04±6.38 79.98±8.96 79.61±8.09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在漂浮导管放置过程中和CO测定时,5例患者偶尔发生轻微室性早搏,无严重心律失常现象。

3 讨论

漂浮导管,又称“Swan-Ganz”导管,早期漂浮导管为三腔管,即由三个气囊内腔,现如今已发展成为四腔管及多功能气囊漂浮导管[1]。漂浮导管置入与连续监测属于创伤性操作,容易伴发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使患者死亡,有相关报道称漂浮导管并发症死亡率为0.02%~1.50%[2]。漂浮导管一般应用于心脏手术中,心血管手术患者往往因心脏功能减弱,代偿能力下降,加上手术与麻醉的打击,导致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下幅度下降,提高了临床处理的困难度[3]。而置入漂浮导管能够保障患者心室保持理想液体负荷,同时还能指导正性肌力药物与血管活性药物如何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与死亡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放置漂浮导管通常选取患者颈内静脉,这是因为颈内静脉相对粗大,且胸导管在左侧,胸膜顶右侧较左侧低,因此静脉在机体胸锁乳突肌三角中心危重,其生理解剖相对固定,在此处进行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比较高,同时也方便于漂浮导管置入,并能减少感染、血栓形成等症状。本组研究中全部病例均置管成功,其置管准确率较高。同时,本组研究对象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资料比较完整,可见漂浮导管可准确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其中,在停CPB后患者HR增加,这是因为CPB停止时患者正常循环恢复,机体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患者心率增加,所以此时要减少β受体激动剂药物用量。PAWP、PAP和CVP在转流后升高,这是因为体液增加,可硝普钠静脉滴注处理,改善其心肌氧供。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可充分获取漂浮导管提供的患者血流动力学资料,便于医务人员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及氧供需情况,在用药及其他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1]程渊,章巍,李楠,等.使用支气管内单向活瓣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二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3):225-227.

[2]龙辉,杨媛华,刘敏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2):87-89.

[3]薛超,何怡华,韩杰,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术中右心漂浮导管观察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对照研究.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1):46-48.

2015-05-15]

∶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猜你喜欢
肺动脉动力学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