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09 11:28唐春霞赵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肾炎缬沙坦尿蛋白

唐春霞 赵菁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唐春霞 赵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联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口服;观察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血清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蛋白(PRO)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缬沙坦;阿托伐他汀;肾小球肾炎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68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血尿、尿蛋白、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延缓肾组织纤维化速度,控制尿蛋白水平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具有显著肾功能保护作用。缬沙坦与他汀类药物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药物,有学者提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采取缬沙坦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疗效。本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实施缬沙坦、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符合《肾脏病诊疗指南》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6±6.8)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1.2±0.8)年。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6±4.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1.4±0.8)年。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18~60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他汀类药物、缬沙坦过敏者;有严重心力衰竭,全身性综合征者;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者;有感染、合并糖尿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等一般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0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缬沙坦160 mg/d治疗,20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慢性肾炎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尿蛋白转阴,24 h尿蛋白定量<0.5 g,尿红细胞消失,水肿等症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有效∶尿蛋白减少,血尿、水肿症状好转;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PRO、血尿素氮(BUN)、Scr、hs-CRP、GF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Scr、hs-CRP、PRO及GFR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时间 BUN(mmol/L) Scr(μmol/L) hs-CRP PRO(g/24 h) GFR(ml/min)观察组对照组85.51±5.05 89.91±6.58ab83.25±5.84 88.44±6.28a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21±1.68 3.74±1.26a5.18±1.58 3.58±1.52a85.25±17.52 67.56±18.74ab86.65±15.87 75.62±14.69a10.25±1.54 6.21±1.06ab10.24±1.68 8.69±1.22a2.15±1.84 0.8±0.82ab2.13±0.78 1.48±0.83a

3 讨论

已经有研究证实[4],慢性肾小球肾炎与高血压呈发展呈正相关性,两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也有学者认为[5],尿蛋白是对肾脏疾病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可强效缩血管升压,成为肾小球慢性病变的主要诱因。因此,临床治疗需要以控制血压、蛋白尿为主,从而减轻肾功能损伤。缬沙坦为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控制血管紧张素Ⅱ生物活性,减轻钠潴留症状,经扩张血管,从而起到降低血压作用。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扩张的作用显著较入球小动脉扩张好,经促进肾小球内高灌注、高压、滤过等,可对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选择性改善,降低肾小球损伤,利于蛋白尿顺利排出。缬沙坦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调节机体免疫机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阿托伐他汀可将血浆中血清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从而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引发的肾小球受损;同时,阿托伐他汀也能直接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转化生长内子-β1(TGF-β1)表达有效抑制,延缓肾小球硬化。经调节机体免疫机制,起到显著抗炎作用,保护肾脏功能较强。已经证明,hs-CRP水平与炎症水平呈密切相关性[6]。CRP为炎性因子介导形成的急性相蛋白,经对补体系统有效激活,血管内膜造成直接损伤,形成明显的脂质沉淀。

有学者研究认为,单用缬沙坦或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炎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学者研究结果一致。与两种药物的作用途径不同相关,联合应用具有双向抑制作用,起到相互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采取缬沙坦及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的安全性高,显著疗效,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快速减轻炎性因子水平,利于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杜丽凤.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治疗作用比较.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7):53-54.

[2]丁晨慧,李军平.阿托伐他汀治疗非依赖降脂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2,33(6):1222-1223.

[3]邱双平,吴武忠,陈梦云,等.阿托伐他汀治疗非依赖降脂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 22-23.

[4]叶婧,张以勤,罗浩,等.肾炎康复片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4(4):245-247.

[5]玄先法,李清芹,王玉新,等.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5(5):353-355.

[6]周泽良.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医学信息,2013,27(16):257-258.

2015-04-14]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肾炎缬沙坦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