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15-03-09 11:28张尽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利拉鲁胰岛低血糖

张尽红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张尽红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对策。方法肥胖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23例,随机分为诺和灵30R组(13例)和利拉鲁肽组(10例),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5 g,3次/d,诺和灵30R组给以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2次/d,皮下注射,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1.2 mg/d皮下注射,共治疗12周 ,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均控制达标,且利拉鲁肽组无低血糖发生,且甘油三脂(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因胃肠道反应自行停药,停用药物后血糖仍较用药前好转。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利拉鲁肽1.2 mg/d联合二甲双胍作为治疗方案,与传统降糖治疗方案比较,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减轻体重。

肥胖;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体质量指数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75

众所周知,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早期多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合并胰岛素分泌不足。如何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总量和功能尤其重要。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新型的长效的胰升糖素样肽Ⅰ(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具有防止β细胞总量和功能进行性衰退的作用。本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共收治肥胖的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就诊的肥胖(体质量指数>28 kg/m2)2型糖尿病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8~60岁,空腹血糖11~16 mmol/L,所有患者均控制饮食,且单一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有明确糖尿病家族史的16例,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18例。典型口渴、多饮症状14例,体重下降的10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ALT<80 μ/L。尿酮体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诺和灵30R组(13例)和利拉鲁肽组(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糖、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天安药业)0.5 g,3次/d。诺和灵30R组予以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2次/d,皮下注射治疗,起始剂量为0.6~0.8 U/(kg·d),期间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剂量。利拉鲁肽组予以利拉鲁肽注射液,1次/d,皮下注射治疗,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0.6 mg/d,1周后改为1.2 mg/d。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用药12周,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压、体重变化、HbA1c、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诺和灵30R组治疗2周后血糖达标,TG、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例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好转。利拉鲁肽组治疗4周血糖达标,无低血糖发生,TG 、HDL-C、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因胃肠道反应自行停药,停用药物后血糖仍较用药前好转。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低血糖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低血糖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1 mm Hg=0.133 kPa

LDL-C (mmol/L)诺和灵30R组 13(8/5)治疗前(饮食运动)30.2±1.8 140±20 85±16 12±2.8 20±2.8 10±2.15.2±1.14.6±2.1 1.15±0.513.0±1.1治疗后(饮食运动)30.4±1.6 131±14a80±14a6.3±1.6a8.2±1.6a6±1.2a5.1±1.24.5±1.9 1.16±0.6 2.9±1.2利拉鲁肽组 10(7/3)治疗前(饮食运动)30.3±1.7 139±19 87±15 13±2.5 21±2.4 10±2.15.3±1.24.6±2.01.16±0.533.1±1.1治疗后(饮食运动)28.2±1.2 130±13a78±14a6.0±1.5a8.1±1.8a6±1.1a4.2±1.12.8±1.11.19±0.582.6±1.2组别 例数(男/女) 时间 体质量指数(kg/m2)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mmol/L) HbA1c (%) TC (mmol/L) TG (mmol/L) HDL-C (mmol/L)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尤其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占主导地位。二甲双胍由于其降糖机制为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且不增加胰腺负担和体重,在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中居一线地位,无可替代。当控制饮食、运动及单一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时,传统治疗手段为加用磺脲类等其他降糖药物。由于无法阻止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故传统降糖药物虽可使血糖控制短期达标,但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和β细胞功能的不断减退,血糖控制难度不断增加,导致治疗失败,需要不断增加联合治疗的药物种类和剂量,最终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临床研究证实,新型的长效的胰升糖素样肽Ⅰ(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注射液具有防止β细胞总量和功能进行性衰退的作用。本院收治的23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诺和灵30R组和利拉鲁肽组。12周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A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灵30R组治疗2周左右血糖达标,TG 、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例出现明显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好转。利拉鲁肽组治疗4周血糖达标,无低血糖发生,TG、HDL-C、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有1例因胃肠道反应自行停药,停用药物后血糖仍较用药前好转。考虑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关。利拉鲁肽属于肠促胰素(人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具有以下作用∶①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②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肝糖原分解,抑制肝糖输出,降低血糖;③延缓胃排空,减轻饥饿感,减少进食量;④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故利拉鲁肽注射液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为重组人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有一定的峰值,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低血糖如发现不及时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体重增加为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及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考虑利拉鲁肽比预混胰岛素更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合用不仅协同降糖,保护胰岛β细胞总量及功能,无低血糖发生,且可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早使用具有长期的益处。不足之处为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长期获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骆天红,郑以漫.胰升糖素样肽对胰岛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6) :1006-1009.

[2]洪天配.利拉鲁肽早期启用和长期治疗的可能获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2):1144-1147.

[3]苏培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天津药学,2012,24(3): 53.

[4]刘海彤,袁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02-203.

[5]周翔海.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分析—基于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575-576.

2015-04-20]

∶453600 辉县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利拉鲁胰岛低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