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09 11:28陈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瘢痕切口

陈洁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陈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能够有效终止妊娠,缩短血HCG转阴时间,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应用效果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093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异位妊娠,一般发生在具有剖宫产术史的产妇身上[1]。该种妊娠方式会导致子宫破裂,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严重影响孕妇的安全,因此必须终止妊娠,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及生命安全。本研究中,本院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1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均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中,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6±2.9)岁;治疗组中,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3±3.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50 mg/m2)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注射液(Pfizer Perth Pty Limited,批准文号∶H20120440,规格∶500 mg∶20 ml),1次/d。治疗组联合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所用剂量和方法同对照组,空腹或进食2 h后口服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0409)1片,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血HCG持续下降至正常值,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有效∶血HCG有所下降,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妊娠破裂导致腹腔出血,血HCG没有改变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HCG转阴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55 10.1±2.3 11.3±3.1对照组 55 17.3±4.1 18.8±4.3 t 6.147 6.214 P<0.05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94.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5,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白细胞下降,2例出现口腔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白细胞下降,3例出现消化道炎症,4例发热,3例发生口腔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9,P<0.05)。

3 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指的是子宫内膜缺损导致本应该在子宫腔内着床的受精卵穿透了术后子宫瘢痕部位的细小缝隙,并在子宫切口瘢痕处着床的妊娠[2]。该类妊娠往往发生在有剖宫产史的产妇身上。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升高,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不仅对胚胎发育造成很大影响,随着胚胎的生长甚至会造成子宫破裂,造成不育。为了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疾病。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抗结剂,能够在不伤害子宫正常组织的前提下,通过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干扰RNA、DNA及蛋白质的合成,将胚胎杀死[3]。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孕激素受体的释放效应,阻断孕酮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4]。具有绝经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联合采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共同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能够减少剂量,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治疗组血HCG转阴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4.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能够有效终止妊娠,缩短血HCG转阴时间,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孙瑞.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3,8 (35): 152-153.

[2]冀晓利,李小燕.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194.

[3]和平.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132-133.

[4]牛会如.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观察.临床医学,2014,34(5):82-83.

2015-04-17]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瘢痕切口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