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09 11:28冯海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血压

冯海峰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海峰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1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压状况、预后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且治疗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防止不良心血管预后的发生。

缬沙坦;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13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二号杀手,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最终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延长[1]。虽然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然而死亡率仍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疾病,并且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预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中心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196例心血管患者。其中,男102例,女9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61.9±5.58)岁;高血压患者96例,缺血性心脏病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法,将1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病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内科的对症处理等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合理调整饮食,低盐低脂,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药物种类以钙通道拮抗剂为主,缺血性心脏病以硝酸酯类药物为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利尿剂氢氯噻嗪为主。而治疗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1次/d口服,7 d后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1.3 效果评价 分别从血压状况和患者的预后状况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预后状况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效果 治疗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94.9%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血压情况对比(±s,mm Hg)

表1 两组血压情况对比(±s,mm Hg)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98 155.83±18.95b 137.64±10.28ab 99.02±10.83b 81.24±10.08ab对照组 98 154.62±19.37 139.24±10.35a 98.16±11.04 84.71±10.91a

表2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其病情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效果较以前大幅提升,然而死亡率仍然较高[3]。因此,对诊疗进行规范,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从而对病情进行控制,是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在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诸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但上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4]。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对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进行阻断,从而对醛固酮的释放进行抑制,使血管有效扩张,改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防止心肌缺血,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对心肌的损伤起到防治效果[5]。目前,缬沙坦已被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关资料显示,该药可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程,防止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无影响[6]。

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优于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缬沙坦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可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了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相符[7]。

总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了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证明了缬沙坦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葛立刚,张琴.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0,3(3):28-29.

[2]刘则文,李小伟,张宏.缬沙坦临床降压效果分析.当代医学,2012,18(36):140.

[3]程飞,兰军,涂昌.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3,19(21):141-142.

[4]程鹏,李薇红,华剑,等.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11-212.

[5]俞波.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11,23(6):190-192.

[6]蔡德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2例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86-87.

[7]茹鲜古丽·托呼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31-32.

2015-06-02]

∶514300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血管血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