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2015-03-09 11:28白艳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环孢素白介素特发性

白艳梅

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白艳梅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给予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给予白介素-1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的85.0%,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ITP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环孢素A;白介素-11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2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血小板减低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仍首选激素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差,约11%~35%的患者成为反复难治的ITP[1]。故对这类ITP的治疗尚需寻找有效方法。20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采用环孢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1例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2]。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55.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8年。所有患者均经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2例行脾切除术,16例曾用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丙种球蛋白及甲基泼尼松冲击等治疗无效或一度有效后复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出血,无肝肾功明显异常情况,无应用免疫抑制剂禁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4~19)×109/L,平均血小板计数10.3×109/L。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环孢素A 3~5 mg/(kg·d),定期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使血药浓度维持在150~300 μg/L,疗程大于4~6月,联合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3 mg/d,皮下注射,1次/d,连用2~3周。

1.2.2 对照组 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3 mg/d,皮下注射,1次/d,连用2~3周。治疗期间酌情给予止血、保肝等治疗,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按张之南拟定的疗效标准[2]。①显效∶血小板上升达到100×109/L,持续≥3个月,维持3年以上无复发。②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来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③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④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有效率=(显效+良效+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5例,良效5例,进步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显效2例,良效2例,进步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小板升高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升高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白介素-11不良反应小,常见一过性发热、头痛、恶心、乏力等,多可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胃肠道反应8例,牙龈增生6例,肾功能异常4例,肝功能异常3例,上述反应经调整剂量或保肝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可耐受。

3 讨论

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免疫机制参与破坏血小板为主[3],同时血小板自身抗体还可致敏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使血小板增殖减少[4]。免疫因素是ITP发病机制的核心,也是ITP治疗的基础。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无效,这可能与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热休克蛋白(HSP90)密切相关[5]。另有资料报道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与T细胞功能失调有关,ITP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升高,细胞活性减低,/细胞比率失调;Ts细胞活性降低,从而导致B细胞活化产生大量抗体(包括血小板抗体)[6],引起血小板破坏。因此,需探讨其他免疫治疗方法以提高ITP疗效。

环孢素A是一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及B淋巴细胞增殖而调节亢进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而发挥治疗效果。环孢素A治疗ITP作用机制可能是选择性抑制细胞活性,减少IL-2产生,促进CD8+细胞增殖,抑制B淋巴细胞活性,减少B淋巴细胞产生血小板抗体[7]。通过本文资料可以看出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效果显著,且既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对吞噬细胞功能亦无影响,较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感染机会降低,其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肝肾损害,但大多数患者通过保护胃肠道黏膜、护肝、改善肾功能对症治疗均可耐受。白介素-11为一种血小板生长因子,有研究报道白介素-11对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强效促进效果,且相对于相对原始的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相对成熟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有强大的促进效果[8]。使用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治疗难治性ITP的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应用既能清除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又能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的发育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对难治性ITP患者的总有效率达85.0%;而对照组应用单用白介素-11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有效率明显减低。两种药物联用以取长补短,更能发挥疗效。

目前,复发难治性ITP治疗上多药联合较多,但由于疗效、药物副作用或经济因素等原因,各方案多有不足之处。环孢素A联合白介素-11采用口服剂皮下注射方式,院外可操作性强、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Maloisel F.Danazo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long-term-resuits.J Am J Med,2004,11(6):590-594.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2-176 .

[3]侯明,秦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489-492.

[4]Kuter DJ,Bussel JB,Lyons RM,et al.Efficacy of romiplosti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8,371(9610):395-403.

[5]马亮亮,梁燕,方美云,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及与激素疗效相关性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96-1400.

[6]McMillan R.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Semin Hematol,2007,44(Suppl 5):S3-S11.

[7]刘涛.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20-2621.

[8]刘现民.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医学信息,2011,9(1):4760.

2015-06-01]

∶453400 河南宏力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环孢素白介素特发性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胶囊以及软胶囊的溶出度分析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