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2015-03-09 11:28杨慧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典型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杨慧华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杨慧华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0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平均住院时间为(11.95±3.44)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平均住院时间为(23.68±3.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趋于多样化,医护人员要结合心电图等方式明确诊断患者病情,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早日康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综合性护理干预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45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并发症多、病情进展迅速、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容易发生漏诊或者误诊现象,从而致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1]。本研究中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10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分组对照方法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10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没有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但经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5.45±7.66)岁;合并症∶高血压42例,高血脂症39例,糖尿病21例;排除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心电图确诊,并进行抗凝、吸氧、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体征监测等;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其主要干预措施包括∶①环境护理。环境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区域足够安静,并完善监护仪和报警器等设施,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心理干扰;②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且是在患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作,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要增加对其心理状态的关注,运用可靠言语、亲切态度给予患者鼓励,也可通过调用亲情支持系统,让患者的家属、好友等参与到心理护理中。此外,对于失语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通过对患者行为、手势和面色的观察,确保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合并症给予药物治疗,比如心力衰竭患者要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药物,并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患者因用药失误而发生医疗事故。④饮食护理。因为患者在长期卧床休息和饮水控制过程中,容易加重其便秘,而大力排便会提升其心肌耗氧量,提高了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预防其便秘。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窦性心动过缓,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95±3.44)d;对照组患者为(23.68±3.67)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中的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堵塞于患者心血管中,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断性缺氧缺血症状[2]。大多数急性梗死患者都伴发典型的临床症状,但一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未伴发典型症状[3],因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很高。而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症状不具典型性[4],心电图检查没有出现梗死波形。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每隔15 min监测1次心电图变化,如此可显著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本院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每隔15 min监测1次心电图变化可显著减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和漏诊,相较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并发症,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刘熔雪.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4):350.

[2]孙宗丽.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0,7(28):79.

[3]王萍萍.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117.

[4]史景柏.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92.

2015-05-12]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典型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典型催开百花香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