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2015-03-09 11:28秦松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屈曲患侧偏瘫

秦松苗

8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秦松苗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应用康复技术进行康复锻炼,疗程1个月;对照组40例不进行康复锻炼。两组早期均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与护理。住院治疗4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2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中国每年约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人。询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缺的关键环节[1]。患者病情稳定后24~72 h即可进行康复治疗。近1年来,本科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其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32例,入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定制的诊断标准,且头颅CT排除脑出血;其中男50例,女32例。随机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4.5岁;对照组40 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康复组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行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是运动疗法,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床上活动、体位改变、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具体内容如下。

1.2.1 卧床期训练 首先是床上良肢位的摆放∶患侧卧位时,头部要有良好的支持,舒适为宜,头在上颈部屈曲,躯干向后旋转,与床呈70~80°,后背垫一枕头,使患肩前伸,或他人协助将患者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指关节伸展,手心向上,健侧的上肢可放在身体的上部,下肢呈迈步状,患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健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放在枕头上;平卧位时,头部有枕头的良好支持,患侧的肩关节抬高向前,肩胛下放一软枕,高度适宜。患侧上肢呈外展外旋位,肘伸直,前臂旋后,手心向上,手背、手指均伸直,患侧臀部下面放一软枕,膝关节略屈曲,下面放一圆柱状软枕,足背屈,呈中立位,健肢自由放置,舒适为度;健侧卧位时,头部有枕头的良好支持,确保患者的舒适,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抬高到100°左右,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均伸直,手心向下,健侧上肢放在最舒适位置上,患侧下肢髋关节屈曲、足背屈,注意足不能内翻在枕头的边缘,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髋关节伸直、膝关节稍屈曲。

1.2.2 翻身和起坐训练 治疗者站在患者转向的一侧,患者双手掌对掌、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肘关节伸直,双手上举,头转向侧方,肩上举,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向患方移动,然后用力转动躯干,向翻身侧,摆动膝部,协同骨盆肌达到翻身目的。如果想向健侧翻身时,上肢可以屈曲,主要靠健侧的下肢带动患侧的下肢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向健侧翻身。起坐训练时,可以从侧卧位开始,康复师一手放在患者颈部周围,一手放在患者患肢膝部,将其扶起;仰卧位时,康复师扶住患者双肩,指导患者将健腿插入到患腿下面并移至床边,用健侧胳膊肘支撑上身坐起。

1.2.3 步行训练 当患者站立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试着进行步行训练,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康复师站在患者患侧,指导患者先慢慢将身体重心转移到患侧下肢,患腿站立,健腿向前、向后迈步,重复数次后,然后指导患者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康复师托患足底,将其腿抬离地面,指示患者提起小腿,由膝关节引导向前迈步,落地时慢慢放下。对不能恢复独立步行或老年稳定性差的患者,可给予使用手杖的训练[2]。平行杠训练时,可指导患者先将健侧上肢扶住栏杆,然后患腿向前迈出,最后健足跟上。

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时,应在康复师的辅助与指导下完成,一般可锻炼1~2次/d,45~60 min/次,4~5次/周。运动治疗时,患者所有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且治疗是在无痛苦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进行,操作者手法应轻柔,且应给患者适当的保护,防止摔伤、跌倒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1级<50分;2级50~84分;3级85~95分;4级96~9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组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康复组未出现偏瘫并发症。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比较(n)

3 小结

脑卒中偏瘫所致的功能障碍,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丧失自理能力。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压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深部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地从床上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期功能训练做好准备[2]。实践证明,早期康复训练可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瘫痪肢体的营养状态,同时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侧肢体的影响[4]。

总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宜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陈俊.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309-1310.

[2]南登崑.康复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3]梁光霞 ,张向辉,史红梅,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13):69.

[4]李丹,任海,许志强.综合康复对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功能及能力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29.

2015-05-11]

∶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屈曲患侧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复杂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管的屈曲失效模拟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