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评价与分析

2015-03-10 04:56于海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于海霞

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评价与分析

于海霞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通气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10例。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 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高频通气;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评价

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高频通气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 对本院20例患儿进行了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 以此展开实验研究, 以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共20例, 并以其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0例。研究组中男6例, 女4例, 入院时程1~360 h, 平均入院时程(105±86)h;对照组男4例, 女6例, 入院时程1~361 h, 平均入院时程(106±87)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

1.2.1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机械通气, 并将仪器设备值调为常规性指标之间, 即吸气峰压调为0.225 kPa左右, 呼气末压调为0.045 kPa左右, 呼吸频率调为50次/min左右即可[1]。

1.2.2 研究组对患儿的机械通气中的仪器值调为高频率,即提高净气末压至10次/min, 并增加仪器振幅, 以看到患儿的胸廓有了明显的振动为度。调节机械通气设备, 使血氧分压(PaO2)维持在6.67 kPa左右, 但呼吸频率不予以改变。在患儿的病情稍有稳定之后, 可逐渐将其设备值降低, 直至撤机。在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 应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 若发生异常状况, 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2,3]。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将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且在胸片检查中显示为正常;有效:患儿的生命体征大致稳定, 且在胸片检查中显示为好转;无效:不属于显效或有效的患儿, 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n(%)]

2.2 研究组未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 即发生率为0, 对照组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胃胀气状况, 即发生率为20.0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相关的临床医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 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重症呼吸衰竭症, 因此, 重症呼吸衰竭症已然成为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 在临床治疗中, 对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机械通气的方式为主, 该种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有其巨大的潜在价值。而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频通气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越发广泛。高频通气是一种开放式结构的呼吸器, 通气时可插小管, 呼气时呼出气从气道两侧口溢出, 进而减少了呼气阻力, 以此吻合了小儿呼吸道狭长、生理死腔大的特点。它采用时间循环压力调节制式设计而成, 由于该类呼吸机的特定设计要求其喷射针及空氧混合针座均设计在气道口端, 故呼吸机在给患儿送气时具有较高的流速且流量易调, 是一种具有压力支持的理想的恒流式的呼吸设备, 适用于肺无动力学改变的婴幼儿及儿童的呼吸生理要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 研究组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 其中, 研究组为0,对照组为20.00%。由此证明, 与常规性机械通气相比, 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 有其更为显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采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患儿,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郭少青, 单若冰.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晚期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齐鲁医学杂志, 2012, 27(4):368-370.

[2]龚兆荣, 沙国强, 文运衡, 等.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价值探讨.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9): 45-47.

[3]郭艳梅, 刘翠青.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 15(11):670-67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41

2015-04-13]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重症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不通气的鼻孔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