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预防骨折患者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0 04:56赵海峰杨澜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性溃疡

赵海峰 杨澜波

埃索美拉唑预防骨折患者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赵海峰 杨澜波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预防骨折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6例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3.0%明显少于对照组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93.9%优于对照组7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应激性溃疡;骨折患者;埃索美拉唑

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机体受到严重的创伤、手术或者其他危急情况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以急性浅表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并发症[1]。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常继发消化道出血、穿孔, 甚至危及生命[2]。研究发现80%以上的严重创伤、特别是创伤评分较高的骨折患者都有急性胃黏膜病变, 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风险非常高,因此及时的进行预防性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严重创伤骨折患者在术前进行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本科收治的骨折患者共66例, 排除术前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5例,年龄28~80岁, 平均年龄(60.63±10.02)岁, 平均创伤评分(22.13±2.57)分, 腰椎骨折9例, 四肢骨折11例, 骨盆骨折3例, 关节骨折1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6例, 年龄30~81岁, 平均年龄(61.16±9.93)岁, 平均创伤评分(21.92±2.80)分,腰椎骨折8例, 四肢骨折12例, 骨盆骨折4例, 关节骨折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创伤评分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预防感染及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4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钠4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治疗后比较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肢体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和畸形4个方面, 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相比较,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住院天数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比较 [n(%),±s]

表1 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比较 [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3 6(18.2) 26.63±2.96观察组 33 1(3.0) 18.46±3.25

表2 两组优良率比较[n, n(%)]

3 讨论

应激性溃疡是骨折患者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骨折的患者, 创伤评分较高的患者发生率极高。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目前认为与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及手术刺激引发的胃黏膜的防御机能减弱和胃黏膜损伤因子的增强等变化有关。发生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轻的患者黏膜损伤较表浅, 可出现轻微糜烂或间歇性的出血[3],不伴有疼痛, 重者可出现大出血甚至休克,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4]。由于在早期的应激性溃疡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无法进行及早的诊断, 极容易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耽误病情。因此, 早期预防对降低骨折患者应激性溃疡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埃索美拉唑属于新型的第1个S-异构体的质子泵抑制剂, 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为胃壁细胞的质子泵H+-K+-ATP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可通过二硫键与胃壁细胞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结合, 使H+-K+-ATP酶发生氧化失活, 阻止胃壁细胞的H+不能有效转运到胃腔, 从而发挥抑制胃酸的作用[5];可持续维持此高值, 促使血小板聚集, 促进凝血, 稳定已形成的血痂[6]。并且其肝脏的首过效应较低, 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较高, 抑酸作用更强、更持久[7], 其抑酸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8]。

本次临床研究显示, 观察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创伤评分较高的骨折患者常规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 可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大大降低大出血的比例, 对于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预后及促进患者的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1]徐中良, 李云川, 向萍. 1745例Ⅱ、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PPI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调查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24): 3212-3214.

[2]李宗平, 谭学书, 刘平, 等.泮托拉唑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2011, 31(1):50-51.

[3]康亚新, 仇仲庭, 李向东, 等.骨折术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误诊一例.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2):9-11.

[4]刘文凤.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及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14, 35(23):5285.

[5]陈吉伟.埃索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9):1025-1027.

[6]王建义, 孙凤莲.埃索美拉唑防治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9):1239-1240.

[7]徐友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2): 44-45.

[8]朱建良, 闫铭.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15例分析.河北医药, 2008, 30(4):5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80

2015-04-13]

471000 解放军150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性溃疡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临床常见两种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比较
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压力性溃疡发生特点及预防策略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分析
RP—HPLC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胶囊的溶出度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药效对比分析
世界最大私人博物馆 开放17年后将关闭
奥美拉唑与胶体果胶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