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临床综合治疗分析

2015-03-10 04:57张文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针药色斑黄褐斑

张文强

黄褐斑的临床综合治疗分析

张文强

目的探讨针药综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黄褐斑患者,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观察组采取针药综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65.79%, 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36.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综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 患者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针药综合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局限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通常因多种因素引发, 其临床症状为患者面部分布的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的黄褐色斑片, 中青年女性为黄褐斑的高发人群。黄褐斑发病率较高, 且易诊难治, 严重影响患者面容形象,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对于黄褐斑的治疗, 临床上通常采取西医常规疗法, 如“祛斑剂”等, 但效果不佳, 也容易复发。本组研究中,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到本院诊断治疗的76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组对照法分析针药综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黄褐斑患者, 均与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39.98±8.45)岁;病程4个月~8年, 平均病程(4.46±2.73)年;排除合并内脏系统性疾病患者和色素障碍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 即采用维A酸霜(重庆华邦制药有限股份公司, 国药准字H50021817)进行治疗,患者每日洗脸后取0.025%维A酸霜涂抹于黄褐斑处, 2次/d,疗程为12 周;观察组采取针药综合治疗, 即给予患者养血祛斑汤内服, 其药物成分为柴胡、白芍、当归及夏枯草各10 g, 白芷和泽兰各20 g, 茯苓、丹皮和生地各15 g, 川芎及甘草各6 g, 以清水煎服, 取汁150 ml, 3次/d;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即在患者面部取穴颧髎、迎香、印和黄褐斑的外缘部位进针, 并在躯干四肢部位取合谷、曲池、太冲、三阴交等穴位进针, 疗程为12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肉眼视患者面部色斑面积消退>90%, 且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患者面部色斑面积消退>60%, 且颜色明显变浅、变淡;有效:肉眼视患者面部色斑面积消退>30%, 且颜色变浅;无效:肉眼视患者面部色斑面积消退<30%, 且颜色没有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轻微食欲不振1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 对照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干燥4例, 皮肤红肿2例, 恶心3例, 头痛3例, 肝损害2例,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褐斑致病原因比较复杂,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是一种体内腑脏功能失调外在局部表现。《内径》云:“又诸内必行诸于外”, 同时, 《四诊抉微》中又云:“夫气由脏发, 色随气华。”由此可见, 患者面部色泽沉淀乃脏腑气血之荣。黄褐斑病位在外, 而病因在内, 因此应采取“外病内治”和“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

黄褐斑多发于女性, 而女性以肝为本, 如果女性气血调达, 气机通利, 则不瘀。而:“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患者气滞则会出现血瘀, 从而导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等, 瘀血内生, 化热后发于面部, 即出现黄褐斑。可见, 黄褐斑的主要病机为气血淤滞, 且经络不通, 患者气血无法上荣于面。根据黄褐斑病理机制, 本组研究采取养血祛斑汤治疗, 其中,当归有调经止痛、和肝补血之功效, 生地可辅助当归发挥补血凉血的作用, 而白芷具有柔肝养血效用, 川芎是血中之气药, 有走头面而引药上行的作用, 可改善患者皮肤的血液循环状况, 并延缓其皮肤衰老, 从而有效缓解面部色素沉淀。此外,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作用, 茯苓有利湿化浊健脾之功效[3]。诸药合用, 可实现理气活血、补肾益营、改善患者面目血液循环、逐渐消除色素沉着的治疗目标。同时, 黄褐斑发病与患者多个脏腑功能相关, 肾藏精, 肝藏血, 气血相荣, 而荣养肌肤, 则色斑可消。因此, 取患者面部及四肢穴位进针, 可调整患者局部经气, 使其直达病所, 同时还能促使患者脑垂体大量分泌抗黑色素细胞雌激素, 调节肌肤的营养支持, 促使其色斑消退。

综上所述, 黄褐斑采取针药综合治疗的疗效理想, 患者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俞若熙. 从血瘀体质论治黄褐斑的理论探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2]柯友辉, 陈浩波, 李剑丹. 滋肾化斑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黄褐斑47例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2):98-99.

[3]吴小红, 孟如松, 王煜明, 等. 应用皮肤镜评价滋肾化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4):208-2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16

2015-04-09]

476600 河南省永煤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针药色斑黄褐斑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巧手饰色斑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