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2015-03-10 04:57关建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光凝苯磺酸视网膜

关建宁

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关建宁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68眼)用激光治疗, 观察组43例(66眼)用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致残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本病主要有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等方式,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和增殖早期的患者应用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效果良好。本研究应用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本科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6例, 均经过视力检查、眼压、裂隙灯、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及增殖早期,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68眼), 男22例(35眼), 女21例(33眼), 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61.71±4.78)岁, 病程5个月~13年, 平均病程(5.59±2.85)年;观察组43例(66眼), 男24例(34眼),女19例(32眼), 年龄28~75岁, 平均年龄(60.95±5.26)岁,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病程(5.68±2.6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激光光凝治疗, 每1~2周进行光凝1次, 1200~1500个点, 分3~4次完成光凝。有黄斑水肿的患者, 应首先在黄斑区进行光凝;对于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患者,在局部对血管瘤和渗漏处进行光凝;对于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 进行C型格栅光凝[1], 2周之后再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在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 0.5 g/次, 3次/d, 口服, 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或者以上, 眼底检查出血点及渗出物显著吸收和减少, 微血管瘤无增加或明显减少;有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行或者视力稳定无下降, 眼底检查出血点及渗出物有少量吸收, 无显著增加;无效:视力较治疗前下降, 眼底出血、渗出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 观察组为95.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目前已成为人群中首要的致盲性眼病[3]。其发病机理主要为: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使患者视网膜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发生改变, 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粘附能力增加, 促使视网膜血管微血栓的形成及微循环发生障碍, 导致视网膜有效灌注血量减少, 出现相应区域的缺血缺氧, 形成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出现微血管瘤, 进一步发展血管外鞘膜形成, 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瘤破裂出血、水肿和渗出, 视网膜前及视网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再加上视网膜反复出血, 可刺激视网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殖,形成牵引条索, 收缩后可牵拉引起视网膜脱落, 导致失明。因此,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有效抑制视网膜继续出血、阻止新生血管的进一步进展和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本次研究显示, 应用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有效阻止了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提高了患者的视力, 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临床疗效显著。激光光凝可破坏视网膜缺血缺氧的无灌注区, 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4];破坏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 降低视网膜的新陈代谢[5], 有效阻止视网膜的微血管瘤和新生血管的进一步渗漏, 有效增加视网膜的供血供氧, 减轻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外屏障, 使营养物质从脉络膜直接弥散进入视网膜, 有效改善视网膜的营养障碍, 改善视力。羟苯磺酸钙是一种血管保护药物, 可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视网膜血液的外渗, 使血-视网膜屏障稳定,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及红细胞的凝集性, 降低血小板高凝状态, 防止微血栓的形成;抑制血栓素B2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 明显改善视网膜异常的血液流变学, 改善微循环状态[6], 有效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稳定或提高视力[7]。

综上所述, 激光光凝治疗可凝固视网膜的出血点, 防止进一步眼底出血, 有效封闭视网膜血管瘤和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进一步渗漏。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改善视网膜的供血供氧, 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改善患者视力,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奕霞, 李虹霓, 林晓峰, 等. 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2):1995-1997.

[2]朱春娟. 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6):1170-1171.

[3]吕刚, 张伟, 唐连志, 等.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 35(9):689-691.

[4]李朝晖, 崔治华, 胡晓英,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面积与疗效的分析.眼科新进展, 2013, 33(2):165-168.

[5]张守遐, 肖彩群, 何仕浩, 等.倍频532 nm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广东医学, 2012, 33(11):1796-1797.

[6]赵颖.羟苯磺酸钙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20):3131-3133.

[7]帖红艳, 汪晓凯.羟苯磺酸钙联合益脉康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山东医药, 2010, 50(14):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25

2014-12-09]

4711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光凝苯磺酸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估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