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睡眠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探究

2015-03-10 04:57花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肝炎障碍评分

花萍

慢性肝炎患者睡眠状态及护理干预对策探究

花萍

目的分析和研究慢性肝炎患者睡眠状态及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肝炎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 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慢性肝炎;睡眠状态;综合护理;常规护理;睡眠质量

慢性肝炎是指在不同病因诱发下, 病程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或坏死性疾病[1]。由于慢性肝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病理性改变, 加之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 致使多数患者均会出现睡眠问题。睡眠障碍症状主要表现: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无睡眠感等。若患者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状态, 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增加感染几率, 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大[2]。为了探寻慢性肝炎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有效护理方法, 本文选取慢性肝炎患者80例, 将其引发因素进行分析, 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慢性肝炎患者80例, 男45例, 女35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2.5±10.6)岁;病程0.5~13年, 平均病程(6.2±2.7)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①尽量为患者营建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以保证患者充足睡眠。②对于失眠症状表现明显患者,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对患者睡眠障碍发生因素进行归纳与分析, 根据患者睡眠障碍引发因素, 制订出相应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疾病症状调节:由于慢性肝炎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肝区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对其睡眠质量影响较大。针对上述症状, 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对于恶心、呕吐患者指导其进食清淡、易于消化食物, 并以少量多餐制为原则, 睡前2 h禁食;对于气胀患者指导其在睡前腹部顺时针按摩达15 min, 同时饮用薄荷水30 ml。若患者腹胀症状严重, 则采用肛门排气法缓解患者症状;对于水胀患者指导其睡前1 h进行适度运动, 以增加肾脏排泄功能, 利于消退水肿;对于肝区疼痛患者, 可遵医嘱于睡前给予患者服用镇痛类药物, 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于皮肤瘙痒患者, 可指导患者穿纯绵质衣裤, 若皮肤瘙痒严重, 可口服扑尔敏或使用稀释乙醇局部涂抹, 以减轻患者不适感。②心理调节:慢性肝炎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致使多数患者由于担心疾病对家庭及自身影响, 常会出现较明显的负性情绪, 此时,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运用心理疏导、意识转移、心理暗示、情感支持等方法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另外, 由于部分患者家属担心肝炎病毒传染, 常与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 使患者会出现较明显的失落感,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讲解慢性肝炎相关知识及正确预防性措施, 让患者家属明白愉悦心理状态对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使其能够主动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③环境调节:保持病房内安静与整洁, 合理安排护理活动, 尽量将护理操作集中于患者睡前进行。将病房内温度与湿度均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 病室内颜色设置为冷色调, 如淡绿色或米黄色等[3]。④睡眠调节:患者睡前30 min使用热水泡脚或温水擦浴后, 采用神经肌肉放松疗法促进其快速入睡, 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站于患者身旁, 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肌肉、神经放松训练, 同时给予适当的睡眠控制与心理疏导, 其可缩短患者入睡时间。

1.3 评价指标

1.3.1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4]量表包括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等7项内容, 每项内容评分均为0~3分, 总分值0~21分, 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3.2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患者睡眠障碍引发因素。并对其进行归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为(13.6±3.5)分, 对照组为(13.4±3.1)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7.1±2.9)分优于对照组的(10.2±2.4)分(P<0.05)。

3 小结

良好睡眠对于健康人来说可有效缓解机体疲劳, 恢复体力, 而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 其是延缓病情发展、促进机体康复的关键。慢性肝炎患者由于住院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加之疾病折磨, 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失眠症状[5]。从本次研究结果看, 慢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中, 疾病症状是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其次为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虽然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因素较多且较复杂, 但只要临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 可缓解患者睡眠障碍症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说明对于慢性肝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可改善其睡眠质量,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1]王伟.慢性肝病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7):1460-1461.

[2]陈佳佳.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6):1389-1391.

[3]戴小云.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因素及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27(18):472.

[4]徐红.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医药前沿, 2013, 14(32):283-284.

[5]陈金香.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护理干预方法探讨.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6(24):205-2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85

2015-04-27]

226006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肝炎障碍评分
《世界肝炎日》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四)2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