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顽固性湿疹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10 04:57陈璇施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原浆内服顽固性

陈璇 施波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顽固性湿疹临床疗效分析

陈璇 施波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顽固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顽固性湿疹(中医诊断为血虚风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口服本院自拟湿疹汤, 并外敷新鲜蒲公英和马齿、苋汁原浆及养血消风散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给予口服抗组胺剂(扑尔敏)及维生素C,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者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治疗, 观察两种方法对顽固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14、28 d时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顽固性湿疹疗程短效果好, 值得推广以及进一步研究。

健脾利湿方;内服;外敷;顽固性湿疹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用本院自拟湿疹汤并外敷新鲜蒲公英和马齿苋汁原浆及养血消风散治疗顽固性湿疹(中医诊断为血虚风燥型)的患者4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外科及皮肤科门诊患者中, 选出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慢性湿疮血虚风燥型患者中病程迁延较长的可诊断为顽固性湿疹患者80例, 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男17例, 女23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岁, 平均年龄55岁;病程最长2年, 最短7个月, 平均病程11个月;其中上下肢湿疹29例, 颈背部湿疹7例,乳房湿疹2例, 阴囊湿疹1例, 肛周湿疹1例;对照组男15例, 女25例;年龄最大79岁, 最小5岁, 平均年龄53岁;病程最长1年7个月, 最短8个月, 平均病程11个月;上下肢湿疹26例, 颈背部湿疹8例, 乳房湿疹3例, 肛周湿疹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症状与体征 患者既往均有多形性皮疹史, 其皮疹对称性分布, 边缘不清, 易渗出, 有剧烈的瘙痒。并均皮疹反复发作史, 其病程至少迁延6个月以上, 现皮损色暗或有色素沉着, 剧痒, 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湿疹汤, 方药:萆薢15 g,茯苓15 g, 泽泻15 g, 白术10 g, 当归6 g, 黄柏10 g, 丹皮8 g,防风5 g, 白芷6 g, 赤芍10 g, 六一散9 g(另包), 车前子9 g(另包), 生地30 g;湿疹发于上部者, 加桑叶10 g、菊花10 g、蝉衣15 g;下部者倍用泽泻、车前子;瘙痒盛者, 加白鲜皮10 g、地肤子10 g;皲裂严重加玉竹9 g, 上诸药水煎服, 3次/d。并对患处皮肤予以外敷及换药治疗, 方法如下:先将新鲜蒲公英200 g和马齿苋200 g捣烂取汁, 用纱布6~7层, 用原浆浸湿, 以提起不滴水为度, 然后平铺于皮损处, 每15分钟重复1次, 每次共换药4次, 1换/d;之后将养血消风散(生地15 g,当归9 g, 荆芥9 g, 白蒺藜9 g, 苍术9 g, 苦参9 g, 麻仁9 g, 甘草6 g)以麻油调成糊状, 涂患处, 以纱布外敷, 1换/d。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组胺药(扑尔敏)及维生素C, 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者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治疗。2周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期间严禁烟酒、辛辣、肥厚滋腻之品。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为依据, 治愈:皮损消退, 可有色素沉着。好转:皮损消退≥30%。未愈:皮损消退<3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在14、28 d时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2], 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睡眠以及精神状态都有很强的不良影响。

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机体免疫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3,4]。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病机理,西药无特异性疗效药物, 目前主要用抗组胺剂及维生素C内服, 以抑制组胺1型受体变态反应, 镇静神经缓解症状;并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变态反应, 但长时间应用于湿疹会产生严重副作用, 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应用西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5,6]。

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 《诸病源候论·疮候》说:“疮者, 由肤腠虚, 风湿之气, 折于血气, 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 递相对, 如新生茱萸子, 痛痒, 抓搔成疮, 黄汁出, 浸淫生长, 拆裂, 时瘥时剧。”准确地描述了湿疹致病的全过程。《医宗金鉴》则认为该病机为“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故湿疹病机不离“风、湿、热邪”。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邪致病, 但其病邪有内、外邪之分。外邪之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邪之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 为标;后者属内因, 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因此治疗此病应针对内、外病因同时进行治疗, 以尽标本同治之功[7]。

本院在对顽固型湿疹的治疗中遵循内、外病因同时进行治疗的原则。内服自拟湿疹方中多用萆薢、泽泻、茯苓、白芷等以利湿邪, 用白术、当归、黄柏、丹皮、防风、赤芍、六一散, 车前子、生地以疏风、解毒、凉血, 驱其内邪以治其本;外用新鲜蒲公英和马齿苋捣汁原浆外敷, 以软化因湿疹反复发作造成的皮肤过度增生局部浸润变厚症状, 还抑制变态反应, 从而缓解瘙痒, 并杀菌消炎防止感染, 再用养血消风散以麻油调后外敷, 取“血行风自灭”之意, 从而改善肌肤通透性, 恢复皮肤脉络的正常功能, 散其外邪以治其标。

综上所述, 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顽固性湿疹是一种简便、科学的治疗技术, 疗效确切, 病程明显缩短, 治愈率高,未发现对皮肤的不良影响, 效果优于其他疗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30-31.

[2]汪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国全科医学, 2004 , 7 (12):855-856.

[3]李文忠, 孙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山东中医杂志, 2006, 25(8):542-543.

[4]欧柏生, 刘卫兵, 王建民,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42例.人民军医, 2006, 49(8):477-478.

[5]罗卫, 赵广. 应用中药免煎剂辨证论治湿疹的临床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2):85-86.

[6]赵丽平.中医辨证论治湿疹86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7):66-67.

[7]冯常青.中药溶液在湿疹外治中的应用体会.中医外治杂志, 2007, 16(6):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93

2015-05-12]

132001 吉林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猜你喜欢
原浆内服顽固性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以谷朊粉原浆和谷朊粉为原料的组织蛋白生产工艺对比研究
衡水老白干67度原浆原液的两款酒比较谈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中药内服、外熏联合中频静电治疗膝骨关节炎39例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家家都有年份酒唯有古井酿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