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015-03-10 04:57赵敏李萍赵晓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品管圈基础满意度

赵敏 李萍 赵晓兰

品管圈活动在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赵敏 李萍 赵晓兰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38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 观察组使用QCC管理工具, 在圈员的共同协作下, 按照PDCA循环的既定程序, 持续改进基础护理质量。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落实率低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6% VS 94.3%, P<0.01);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采用实施QCC活动可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满意率, 临床可推广应用。

老年患者;品管圈;基础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医疗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据预测, 到205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占总人口的30%[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与身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老年住院患者比例逐步上升, 其治疗病程相对较长, 且恢复慢,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对患者进行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及观察病情等[3]。基础护理的质量可反映医院护理水平及医院管理质量[4]。QCC是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 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改善和管理, 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5]。本研究针对本科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 采用QCC活动对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老年医学科住院5~30 d的380例患者, 其中男229例, 女151例,年龄76~97岁, 平均年龄86岁。其中前6个月入院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方法;余下的267例为观察组, 采用QCC管理工具。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6]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QCC”管理工具, 依据PDCA程序, 通过圈员间密切协作,促进基础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创建QCC 本科室QCC小组由8名执业护士组成,其中本科5名, 专科2名, 中专1名;主管护师4名, 护师2名,护士2名。由投票方式选出圈长、辅导员各1名, 其他均为圈员。选定“夕阳圈”作为QCC活动的圈名;以“夕阳下手牵手”图片作为特色圈徽;寓意:手牵手, 心连心, 团结协作, 共同托起美丽晚霞。

1.2.2 选定主题 经过全体圈员进行共同讨论, 并结合本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特点, 在重要性、紧急性、迫切性、圈员胜任能力等多因素间比较分析, 提出了几个可实行的主题,筛选出“提高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作为活动主题。

1.2.3 制定计划 采用“QCC”这一管理工具, 遵循戴明环(PDCA)模式( P阶段: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拟订对策;D阶段:实施对策、讨论;C阶段:确认效果;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圈员间相互协作,熟知了品管圈后, 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工作,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7], 从而加强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1.2.4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随时监测、评价实施效果, 并及时总结、实施改进措施。

1.2.5 基础护理评价及满意度调查。

1.3 观察指标 QCC小组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由圈长、辅导员对在院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服务进行每天抽查、每周必查, 月底进行1次全面大检查;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表调查[8], 满意度调查表每份10项内容组成, 依据Likert 4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4分, “满意”为3分, “不满意”为2分, “非常不满意”为1分,满分4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落实率84.6%低于观察组的9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s, 分)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对照组 113 31.6±6.2观察组 267 36.8±3.4 t 2.67 P<0.05

3 讨论

QCC是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 是由相同、相近工作场所的人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又称QC小组, 一般6~7人),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合作, 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 解决工作、管理、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表明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QCC活动可使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的上升。本科通过在基础护理服务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有效推动了护理质控模式的改进, QCC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活动中通过辅导和培训, 业务能力逐渐提高。在QCC管理中大家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 有效培养了临床护理工作中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了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与评价机制, 使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稳步提高。

实施品管圈后,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机会增多, 品管圈活动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在QCC活动中, 基础护理合格率的提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 有效减轻了家属的压力;通过让患者及其家属直接感受护士的亲切关怀与照顾, 护患关系得到改善, 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实施QCC以改善老年住院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可有效减少基础护理的缺陷,并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密切护患关系。同时, 应用PDCA循环,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环相扣实施对策[9], 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 增加了老年住院患者满意率, 临床可积极应用。

[1]胡英.老年护理手册.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25-28.

[2]喻平.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2):19.

[3]刘喜文.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5-6.

[4]刘传浩, 张睿, 高兴花. 三级质控模式在老年病房基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8):13-15.

[5]潘海燕, 颜波儿. 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0):2154-2155.

[6]陈峰英.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实施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12, 19(2):63-65.

[7]陈湘, 莫丽勤, 韦永金, 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微创医学, 2012, 7(6):681-683.

[8]张俊, 凌慧芬. 品管圈在提高卧床患者生活护理落实率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枠杂志, 2013, 11(4):100-101.

[9]祝志梅, 牟宝华, 陈林.以品管圈为载体创建优质护理病房的实践与体会.护理与康复, 2012, 11(6):558-5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221

2015-06-16]

214400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老年医学科

猜你喜欢
品管圈基础满意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