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探讨

2015-03-10 09:34贺晓琴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武义县度假区生态旅游

贺晓琴,高 昂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30)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处于发展状态的空间实体,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是其主要载体。城市的土地利用是指城市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同时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是交通产生的根源,生态旅游型城市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其既要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受到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旅游型城市交通与用地规划布局的相互关系,剖析该类型城市的交通特征。以浙江省武义县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武义县生态旅游特色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生态旅游型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及交通系统特征

1.1 城市建设用地分散,总体布局呈多组团格局,空间扩展模式呈点状跳跃式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城市规划期内甚至更长时段内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同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土地资源成为各类城市发展的重要约束。”

生态旅游型城市通常处于山水环抱的环境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面临着风景区、农田、水域以及生态林地等各类敏感资源的关系处理问题。

复杂的山水环境以及严格的土地利用指标使得生态旅游型城市用地资源条件非常有限,且开发成本高,城市规模扩张时不能连片有序地圈层扩张,而应结合自然环境分块布置建设用地,从而形成多组团的城市格局。

自1984年我国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设立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开发区建设已相继展开,成为城市产业转移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一种以开发区建设为导向的多平台开发模式已逐渐孕育并形成,体现出城市多中心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城市区域理性蔓延的一种全新模式。

生态旅游型城市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开发区作为城市扩展的主要载体,发展初期往往以多个分散于中心区外围的“孤岛”或“飞地”的形式存在,城市空间扩展上呈现“点状跳跃式”的发展模式。然而,虽然城市在空间上实现了扩展,但点状跳跃模式下形成的开发区相互连接部位却处于城区核心的辐射末端,且中心区的城市影响力尚未实现,不但没有发挥对外围组团的带动作用,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也不够,而且自身也不能得到有序发展。此外,由于开发区各组团处于一种松散联合的状态,且功能单一,多以工业为主导,使得这些区域仍然不能脱离中心区而独立存在,中心城区缺乏凝聚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互动不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得不到良好衔接,造成了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联系的薄弱。

1.2 高能级的交通设施远离旅游区,接驳交通压力大

为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我国制定了生态控制线的范围和相应的活动限制要求。其中,生态控制线的范围包括:

1)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其它风景旅游度假区;

2)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海拔超过50m的高地;

3)主干河流、水库、湿地及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

4)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

5)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

6)其他需要进行生态控制的区域。

以上区域内禁止进行“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以及公园以外的建设活动”。而前款所列建设项目应作为环境影响重大项目依法进行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选址论证。

因此,与非自然资源型旅游城市不同,生态旅游型城市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就要求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尽量避开旅游区,使高能级的交通设施与风景旅游区之间形成实质性的隔离,如图1、图2所示。

图1 生态旅游型城市景、城、高能级交通设施空间关系

图2 非生态旅游型城市景、城、高能级交通设施空间关系

生态旅游型城市建设中高能级交通设施远离风景区的现象:一方面对城市接驳交通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实现景区的可达性;另一方面由于高能级交通设施往往直接服务于城区,外部旅游交通到达交通枢纽后需经城区穿越到达景区。

过境交通干扰了城区居民的日常出行,尤其是节假日大量个体机动化旅游交通出行,对风景区的交通和城市交通都造成了巨大压力。

2 生态旅游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思路

2.1 城市概况

武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见图3),东邻永康市、缙云县,西接遂昌县、松阳县,北靠义乌市、金东区、婺城区,南界丽水市。县人民政府位于壶山街道,距离金华城区28.5km,市域总面积1 577km2。武义县辖3个街道、8个乡镇、7个乡。其中武义中心城区辖白洋街道、熟溪街道、壶山街道3个街道,建设用地面积1 995.83ha。

目前,武义县境内有金温铁路由武义西北部入境,沿武义江向东进入永康市。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作已经开工,位于中心城区最北端的开发区,距离温泉度假区约18km。武义境内的高等级公路主要有金丽温高速、330国道、44省道和43省道,其中,高速公路位于中心城区北,距离温泉度假区约10km。

旅游方面,武义县拥有“浙江第一、华东一流、全国著名”的温泉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著名的山水文化温泉名城。截至2013年,武义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8.45亿元,增长20.5%;景点门票收入1.12亿元,增长5.6%。

图3 武义县区位

2.2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思路

2.2.1 推进一体化交通系统建设,强化多方式交

通运输的合理衔接

2.2.1.1 内外交通一体化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服务于区域的高能级客运系统对接,实现内外客运交通的一体化。

1)抓住金温老铁路永康城区段的外迁契机、结合浙中城市群轨道(金华-武义段)的建设时序,将现状位于城区内部的老金温铁路外迁至高速公路外,并将老铁路线改造为城市群轨道,接轨区域为快速交通,以金(金华)武(武义)永(永康)城际轨道为主骨干,建设覆盖城市的主要客运走廊。

2)通过“一纵一横”快速骨干公交系统连接市级服务中心和副中心,覆盖城市发展轴和重要客运走廊,连接区域交通枢纽与旅游度假区,提高内外客运交通的转换效率。加强高能级交通设施与旅游区的直接联系,实现景点交通的高效及可达性(见图4)。

图4 武义县骨干公交线网规划

2.2.1.2 换乘设施一体化

合理调整交通枢纽以及交通换乘站点的布局,通过城市客运换乘枢纽建设,构筑各种交通方式合理衔接的设施基础,衔接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客运网络,实现换乘设施的一体化。

首先,调整和完善高速公路的枢纽布局。高速公路系统与城市主干路系统的衔接主要依靠互通枢纽来实现,通过预留新增高速公路的互通,并对现有互通进行优化,实现全方位、高可达性的对外接口,打造武义联系金华、永康、义乌以及丽水等各个方向的高速公路网系统。

其次,针对武义客运枢纽的现状用地规模不足、客运中心站位于核心地段、整合力度不足等问题,采用外迁客运中心区、分级规划、多点布局等措施,实现场站设施的多片区分布,并方便与高速公路枢纽进行衔接。

最后,在城市轴向发展模式下,以公路、铁路、客运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配套快速公交车站、旅游度假区公交枢纽站、社会停车场库、出租汽车营业站等市内交通设施,组织多方式交通系统的衔接集散,形成服务于市内外、温泉度假区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输效率。

2.2.2 构建“内外双环”的环路系统,加强组团联系,分离过境交通

武义县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为“一廊、双心、双环、五组团”形态,为避免外围组团间联系交通以及前往温泉度假区的旅游交通对核心区的穿越,构建核心区外围路网保护壳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各组团间的联系通道必须快速、便捷。此外,从货运交通和过境交通组织看,外围工业片区与对外交通出入口、主要工业区、货运枢纽和对外交通节点均有较强的联系需求,规划建设外环线也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规划提出构建城区“内外双环”。其中内环线由核心区周边的干路形成保护壳,围合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城市级公建集中区,以区域服务性集散交通为主,截流过境交通和旅游交通,避免城区交通受到过境交通冲击,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同时提高温泉度假区的可达性;外环则联系开发区工业片区、牛背金工业片区、深塘工业以及东南工业片区等分散在城区外围的主要工业片区,组织区域性货运交通,有效分离货运交通(见图5)。

图5 武义县城区内环及双环环路系统

2.2.3 建设特色公交环线,使旅游交通融入旅游

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是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以温泉度假为主打特色的武义县,其交通需求也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旅游交通供给将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

交通作为连接各个旅游目的地的纽带,在对旅游出行者的影响因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进得去、散得开、出得来”仅仅是城市旅游交通要实现的最基本目标,要使城市旅游业产生后效性,就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旅游交通融入旅游,”不应让游客感觉旅途中的交通运输只是一种手段,而应该作为一种游览、体验,使游客在乘坐城市旅游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能够欣赏城市的道路景观、建筑景观、风俗人情等,激发其旅游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构建“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具体可以从改造道路景观、增加新型旅游交通工具两个方面实现。

特色交通系统是交通融入旅游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温泉度假区内部交通的有效途径。武义县可充分利用温泉度假区独有的自然风光资源,建设度假区内部的特色公交环线,采用高架单轨电车的形式,解决温泉度假区的内部交通联系,兼顾观光功能。

单轨电车在澳大利亚的应用比较多,1988年澳大利亚世博会的主题是“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在这一背景下,悉尼、黄金海岸等城市新建了单轨交通,其形式美观、运量较低,在城市交通中起到补充作用,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景线(见图6、图7)。

图6 黄金海岸单轨电车

图7 悉尼单轨电车

3 结束语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必须发挥其系统性的作用,才能真正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武义的规划已进入实践阶段,既有规划在指导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武义县作为生态旅游型城市,既有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对机动化、快速化的需求,也有生态资源的制约,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外部因素,应对不断变化的交通问题,塑造特色鲜明、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完善的交通系统,仍是今后规划和研究实践的重要命题。

[1] 杨春梅.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初探[J].时代金融,2014(9):196-202.

[2] 程慧.基于开发区的中国“边缘城市”发展——以广州市南沙新区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25-26.

[3] 段翔,张琳.试析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规划及监管[J].城乡规划,2013(11):36-37.

[4] 李元,余立建,张乐.城市交通干线协调控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3):25-29.

[5] 陈曦.温泉休闲旅游品牌的建设研究——以湖北襄阳凤凰温泉为例[J].旅游经济,2013(9):52-54.

[6] 但静,王芳.彭水县旅游交通规划[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4):77-78.

[7] 田晴.关于旅游景区内“特色”交通规划设计的一点思考[J].环境艺术,2014(2):71-73.

[8] 何建军,洪锋,钟章建.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中等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探讨——以新疆昌吉市为例[J].交通战略,2013(12):5-7.

猜你喜欢
武义县度假区生态旅游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浙江省武义县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父亲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