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三头在外”的忧虑

2015-03-10 21:12裴钰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比雷埃夫斯中远新政府

裴钰

1月27日,希腊新政府宣誓就职当天,突然宣布停止向中远集团及其他4家竞购者出售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股份的计划,并将重新评估中远集团的购股协议。随后,希腊新政府又迅速修正,表示尊重与中远集团达成的协议,并对执行合同持严肃态度。希腊新政府态度的360度大变化,直接关乎中远集团以43亿欧元投资获取的比雷埃夫斯港2、3号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以及中远集团已经投入的8亿欧元。长远来看,希腊在比雷埃夫斯港私有化问题上态度的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以及近期墨西哥政府在中墨高铁项目的背信弃义,均颠覆了人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已有的商业认知。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一带一路”资本输出战略同样需要更加审慎地实施。

笔者在《航运交易公报》曾经撰文《“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逻辑》,阐述“(一带一路战略)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效益为导向的国有资本输出战略,以资本输出牵引产业链输出,实现中国——市场、资源、投资——‘三头在外的全新局面,通过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是典型的中国“市场、资源、投资”三头在外,但是,希腊新政府的态度变化足以让中国业界大跌眼镜。虽然希腊新政府改口要对执行合同持“严肃态度”,但是,它的承诺已经让人不再盲目信任。

2009年,著名金融家Mohamed El-Erian提出了一个词“新常态”,他预期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环境主要是持续衰退的经济活动、就业与获利水平。通俗地说,金融循环、不定时的信贷危机、自我强化的经济萧条,将成为任何市场体系都具备的自然特征,而且会不断反复发生。“新常态”的世界并不美好,此时,从根本上来讲,“三头在外”的隐忧还是来自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知心理。

长期以来,教科书塑造了一个神化的资本主义,一个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民选政府、自由市场,比如一个问题“市场、政府,谁是错的?”

从1932年开始,罗斯福新政、社会民主的欧洲福利国家出现了,为了应对俄国革命和经济大萧条,新一代资本主义脱颖而出,人们对仁爱、全能的政府保有几近浪漫的信念,对市场抱有本能的不信任感,特别是金融市场。人们总是认为“市场是错的,政府总是对的。”

金融主导的市场基本教义派生于1979—1980年的撒切尔、里根政治改革,这一阶段神话了市场,却不信任政府,同时妖魔化了政府,嘲弄规章制度,甚至公然藐视公共管理,总结起来一句话“政府是错的,市场总是对的”。这种极端的反政府思想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还在经济领域引发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资本主义正在重新定义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的变化是“政府和市场都有可能是错的,而且,有时候它们的错误可能会直接致命。”在资本主义世界,民选政府与自由市场之间原本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正在变为“灰色地带”,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需要制定恰当的准则,如,在可接受的效率下,调控贸易但不诉诸完全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这一点来讲,希腊新政府在比雷埃夫斯港问题上的反复态度,显然是重新制定政府和市场准则的一个举措,只不过,唯一的受损者是中远集团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花自己家的钱(投资),占人家的市场、抢人家的资源——从理论和既有的民主国家经验上来讲没有问题。但是,资本主义已经改变了,当人们真的把“市场、资源、投资”三头放在外面,像希腊、墨西哥这样自称“民主国家”的一声咳嗽,真的会让我们胆战心惊一番。“民选政府、自由市场”都变得不再那么靠谱,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规则,但是,“新常态”下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在重新制定规则,中国资本将踏上民主国家的“灰色地带”。在像港口、公路等关系到投资国民生大计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务必拉低我们的投资预期,制定完善的稳健投资策略,有效规避规则的不确定性,更加审慎地实施资本输出。 <Z:\TP\2010航运交易公报 logo.eps>

猜你喜欢
比雷埃夫斯中远新政府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