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探索

2015-03-10 07:51梅刚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2期

梅刚

摘要:胜坨油田是胜利油田分公司开发较早的老油田,目前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面临着成本逐年增加、产量滑步不前等一系列的开发难题。如何破解老油田开发难题,如何判断逐年上升的资本投入是否合理,成为胜坨油田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论述了构建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其目标,阐述了其主要实现途径,介绍了胜坨油田在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效,力求为老油田实现剩余储量价值最大化的极致开发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油藏经营价值管理 极致开发 剩余储量价值最大化

一、构建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构建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是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我国主力油田已相继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在没有大的储量接替阵地的情况下,保持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每年都要投入巨额成本支出。随着油田企业改革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大环境下,油田企业不仅要管理油藏,而且还要经营油藏,践行以剩余储量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是突破特高含水老油田发展瓶颈的需要

当前胜坨油田存在着资源接替不足、技术有待突破等瓶颈。另外,井网老化、井筒老化、地面老化等问题也制约着胜坨油田的经营开发。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为突破特高含水老油田的开发困境提供了支持。

(三)构建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是延长油田经济寿命周期、实现储量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特高含水后期仍是一个较长的重要开发阶段,老油田要追求较高的采收率,较长的寿命期,较高的开发效益,在开发部署上必须做好长远谋划。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对于延长油田经济寿命周期、实现储量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二、国内外油藏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

油藏经营管理应全面理解为:以市场为主导、以油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艺术或决策,包括油藏的调控处理、管理等功能。

油藏经营管理的内涵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70年代前,这一阶段主要强调了油气藏工程与计算机实现自动化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在这一阶段,油气藏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70-80年代,强调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气藏模拟技术对油气藏价值进行详细描述。在此阶段,油气藏描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油气公司推出了油气藏描述和油气藏工程一体化软件。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资源的新发现越来越少,油气田开发的对象逐步转向难开发的地下资源,如高含水、稠油田。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研究是本阶段油藏经营管理的关键,合理的开采措施配置是油藏经营管理的重点,要成功地开发好一个油田,钻井、油藏、采油、地质、地面工程、经济评价与分析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的配合非常关键,形成了多学科协同的方法论。这一阶段国外油气公司已普遍将油藏经营管理作为其高效开发油气田的一种基本模式。

三、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内容分析

(一)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指标设计

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剩余可采储量经营水平、开发管理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水平四类指标。

以开发管理水平为例,包括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采收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剩余可采储量变化率、含水上升率等指标。

(二)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核心思路

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不同需求,采取效益评价体系的不同评价方法进行效益评价,评价体系的核心公式为收益=产出-投入。不同评价由不同模板通过跟踪项目的投入产出,自动测算效益值。周期按照投入产出相对应的原则,根据分析目标不同而不同(如稠油井按注汽周期)。

第一,加强剩余可采储量及油藏开发特性表征研究。加大油藏精细描述力度,提高储层刻画精度,夯实剩余油描述基础,结合三维建模和数模技术,实现油藏一体化综合研究。

第二,价值化的前期投入方案论证。立足点一般为5-10年,通过对投入方向及对生产经营指标的影响分析,论证投入的必要性及不足,重点落实以下问题:①规划方案的总体方向是否正确?②方案投入方向实现的价值目标是什么?③方案的投入方向是否有偏差?哪些方面出现偏差,带来不良后果是什么?④规划方案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什么?由此,确定下步生产开发规划方向。该阶段借助单井效益评价、区块投入产出分析等测算大概价值,再结合勘探、开发指标加以细致分析。

第三,价值化的长期投入方案论证。由地质工艺等技术部门做出10年或以上开发方案,作业、财务等部门相应拿出相应配套投入指标,根据不同方案,开展方案优化论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为短期投入做目标指引。

第四,价值化的当期开发生产过程论证。这个阶段既有总体方案论证,又有生产过程中每个项目的论证,既有投入优化创造价值,又有产出扩展创造价值,即以实现长期价值最大为目标,立足实施长效投入,以有限投入换取今后更大隐形支出的目的。这一阶段所用到的评价体系有措施效益评价体系、投资效益评价体系、中长期投入评价、新井产能效益评价等。

四、胜坨油田油藏经营价值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认识储层及剩余油价值,为方案部署提供依据

首先,加大剩余油监测力度。加强了密闭取心井、核磁共振、饱和度测井等动态监测工作,逐块逐层逐井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为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其次,进一步加大油藏描述力度。为适应胜坨油田近极限含水阶段的开发需求,2010年以来开展第三轮油藏描述,旨在揭示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赋存特点。

(二)依托投入产出,为长远发展谋局部篇

首先,强化区块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对胜坨油田过去十年投入产出分析,发现该区块虽盈利能力较强,但由于前七年投入保守,井网、井筒、地面老化严重;注采对应率率急剧下降;产量递减加快;吨油敏感成本飙升,开发形势迅速恶化。为此及时改变开发方案,增加中长效投入。通过治理各项开发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恢复地质储量455万吨。

其次,设计油藏寿命周期开发方案。根据剩余油分布类型,及目前开发形势具体部署三套不同投入条件下的开发方案。通过方案间层层论证、投入产出比较确定长期开发方案

(三)运用极限指标确定配产,确保短期开发方案科学、有效

运用极限指标确定法,采用成本倒逼原理,确定区块效益配产。根据分公司下达成本指标,结合生产部门工作量及往年数据,将本年预算下达至单井,确定单井敏感成本(材料、电费、作业费、青赔费)。

(四)借助单井效益评价,引导当期生产价值导向

1.单井效益评价操作流程。首先,按照统一分摊标准,分配流程,将所有成本费用分摊至单井;其次,按照抽油机、电泵等不同油井类型及其所属单元、区块,对油井进行归类;再次,将所属单元划分为高产高效区、低产高效区、经济区、高产低效区、低产低效区;最后,将评价结果通报给使用单位,由使用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治理方案。

2.单井效益评价作用。可客观反映出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方式的不同单元、不同区块投入产出及效益差别,也反映出含水率高低、注水量大小、单井日产量高低和措施作业量多少对投入、效益的影响。首先,可作为产量、预算分配依据;其次,可作为产量结构优化依据,可指引方案优化投入方向。对于高产高效区的低效井其优化价值要远远高于低产低效区;最后,重点掌握高成本井变化情况,对于不能通过措施优化达到经济价值的单井可考虑关停。

(五)强化措施效益评价,确保措施资金有效投入

措施效益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措施效果的后评价,另一部分是措施风险的预评价。既可以评价单井措施效益或风险,也可以评价措施综合效益或风险。

1.措施效果的后评价设计原理:依据盈亏平衡原则,Qmin=,

——单项措施有效期内第T月的增量成本(增量成本=增液量×(电费+油气处理费+运输费)+稠油热采费)

2.措施风险的预评价设计原理:措施风险预评价也是依据盈亏平衡原则,主要是一定措施费用下最低增油量界定。其分为四类不同措施:一类指吨油措施投入费与基本运行费之和小于厂吨油敏感指标;二类指投入与运行费之和介于厂吨油操作成本指标与厂吨油敏感指标之间;三类指介于厂操作成本指标与吨油生产成本指标之间;四类指大于厂吨油成本指标,小于吨油售价。公式表示为:Qmin=I投/(C运行厂-C运行),I投——措施投入费。

3.措施效益评价的作用:第一,树立了价值措施理念,对措施有效率进行监控。2013年上半年,对半年措施有效率进行了连续跟踪评价,适时调整措施方向,使措施有效率逐渐踏上规模;第二,强化措施的量化决策,避免盲目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明确了措施投入方向和重点。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