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探讨

2015-03-11 05:16杨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杨静

【摘 要】 文中通过回顾近20年来运用恢刺法治疗临床常见运动系统痛症的针法特点、取穴特点及用恢刺法治疗腰部疾病的研究现状,认为恢刺法治疗筋痹等运动系统痛症疗效确切,对腰部疾病治疗亦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恢刺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筋痹;腰痛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24-02

恢刺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临床实践中恢刺主要用于治疗筋痹,可以舒缓筋急。

1 恢刺释义

历代古籍对恢刺均有一定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恢”字解释:“恢,苦回切,大也。”在此从训诂、释音、及版本、校勘方面来考证,元简引《说文解字》的解释以证,使其具有权威性[1]。 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恢,大之也。前后恢荡其筋之急,以治筋痹也。” 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云:“三曰恢刺,以针直刺其旁,复举其针,前后恢荡其筋之急者,所以治筋痹也。”

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的现代研究继承了前人基础,认为“恢训‘大,引申有宽敞之意。直刺在筋的旁边,或前或后提插捻转,缓解筋之急。恢刺是直刺在筋的旁边,提插捻运,或前或后,这样的方法,可以舒缓筋急的现象,治疗筋痹的疾病[2]。

2 恢刺针法特点

《灵枢·官针》云:“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恢刺属于经筋刺法的一种,为十二刺之一,十二针法中一穴多刺或多向刺的代表。《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说明治疗筋痹,针对拘挛性病灶,可在痉挛拘急的筋肉附近取穴治疗。针刺时,针尖朝向病痛筋肉,直刺进针,得气后提针至浅层,改变方向再进针,向前、后、左、右分别行提插捻转以增强针感,增大刺激面,以达到疏通经气、舒筋缓急的目的[3]。

用恢刺的多向刺手法,以求强烈得气或快速感传,从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疏经通络,临床疗效确切。严书荣、孙乐芹等[4]用恢刺配合按摩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64例,吴志明,石瑜[5]运用恢刺针法在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急性腰扭伤等疾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王峥[6]以恢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2例,选穴以肩前、肩髃、肩后、臑俞为主,恢刺组取穴后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恢刺,即针退到皮下,然后再次向下刺入,此时前后左右摇摆针柄,留针30min,间歇行针3次,总有效率为97.6%,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张淑杰[7]等运用恢刺法治疗肩背部软组织损伤120例,切诊明确压痛点及筋束样病变部位,取痛点较近处进针,针刺方向沿皮下逐渐深入至病变处,当有明显针感时沿病变方向前后多向透刺,前后提插,针感减轻或消失后留针20min,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80.8%。

通过以上临床研究发现,恢刺针法的特点是一针多向刺,针刺角度多,刺激量大,针感强。操作主要为进针后行手法,得气后再提针至皮下,改变方向再次进针,再次得气,反复数次,根据病情决定刺激的强度,最后留针。

3 恢刺取穴特点

恢刺法有“直刺傍之,举之前后”的特点,故恢刺法的现代研究多以局部取穴为主。刘军[8]等运用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取穴,痛点一般集中于枕外隆突、颈椎棘突、横突尖、肩胛骨上角等处。崔正友用恢刺为主治疗腰肌筋膜炎[9],以腰部激痛点为主穴,配以腰部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等背俞穴,临床效果较好。可见,恢刺法多局部取穴,以痛点或切诊取得的压痛点为主。

4 恢刺治疗腰部疾病的临床研究

何悦硕[10]运用恢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下,针刺背部痉挛部位,垂直进针后小幅提插至得气后提至皮下,再换方向针刺,方法同前,结果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丁丽玲[11],运用四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取穴以督脉上突出椎间盘为中心点,上下二组膀胱经背俞穴为进针点,向中心点进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转阴、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工作或劳动40例,显效60.6%,总有效率达90.91%,除腰椎间盘突出外,肩周炎、网球肘、腰肌筋膜炎、肌肉挛急疼痛等病症均可归于中医经筋病中筋痹的范畴,恢刺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5 筋痹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与人体肌肉、肌腱的起止、走行和分布基本一致。两者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相似,在与骨骼的联系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规律和特点。在解剖生理及其功能上,可以认为人体椎间盘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等组织均属于经筋范畴。

十二经筋是对人体肌肉及其附属组织的高度总结概括。《灵枢·经筋》分别记述了十二经筋的分布及病候。十二经筋病候虽各有差异,但总的来看,主要表现为各条经筋所在部位的筋肉、关节运动障碍和疼痛,如筋脉的牵掣、拘挛、掣痛、转筋、强直和关节活动不利等。《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痹痛”,也说明了筋痹的主要表现为挛急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腰腿痛及腰骶部、下肢肌肉的拘挛疼痛症状,与筋痹表现相符。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臀部、大腿外侧及后侧、小腿外侧等。这些部位与《灵枢·经筋》中记载的足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的循行分布部分吻合[12],所以可利用经筋理论和经筋走行分布,结合“恢刺治筋痹”的思想,对本病辨证施治。

6 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为腰腿疼痛,对于腰腿痛的形成原因不同学者有多种角度的阐述。许平等[13]认为针刺可改善神经根微循环,陈汉平[14]认为针刺具有抗炎作用,赵勇等[15]认为腰突症病变部位筋膜表面张力增高和筋膜代偿性增生肥厚可造成疼痛。赵勇、董福慧[16]认为是病变部位筋膜的相对位移和软组织张力变化刺激或压迫感觉神经引起疼痛。刘亚等[17]对腰痛患者的椎旁肌肉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见其椎旁肌肉的肌纤维呈不同程度的变形萎缩,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肌纤维及肌束见结缔组织增生,其横切面可见小空泡、靶样纤维和角状纤维,这些肌纤维的改变使腰部疼痛症状和腰椎病变形成恶性循环。可见,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是利用针刺缓解腰部软组织过高的张力,抗炎作用,改善局部神经根等软组织微循环,刺激病变的椎旁肌纤维,通过组织自身修复使软组织及肌肉恢复正常,疼痛缓解。

7 评述与展望

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多取病变部位局部,行多方向提插捻转,可以较大限度地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有利于局部新陈代谢和致痛物质的清除,促进炎性物的吸收,加快局部功能恢复。

恢刺法临床多用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常见属于筋痹的疾病有肩周炎、网球肘、腰肌筋膜炎、肌肉挛急疼痛等病症,恢刺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目前恢刺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颈肩部、肘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丰富的部位,对于腰部的疾病应用恢刺法的临床研究有限。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以来大多根据经络辨证,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及督脉角度论治。随着近几年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经筋的概念逐渐进入众学者的视野。经筋属于经络系统,是经络的连属成分,经络的内涵之一。经筋与经脉密切关联,但其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方面却与经络有很大的不同,在循行分布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病症表现和治疗方面都有自身特点。从经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有一些推拿方面的研究[18],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根据经筋理论及恢刺治筋痹的思想,将恢刺方法运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打开了思路,增加了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日色雄一.日本考证学派《灵枢》研究之考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3-23.

[2]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6.

[3]马元.《灵枢·官针》中刺法分类重辑并释疑[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09):9-13.

[4]严书荣,孙乐芹.恢刺、短刺配合按摩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64例[J].社区中医药,2005,7(123):53-54.

[5]吴志明,石瑜.恢刺针法在临床上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2):33-34.

[6]王峥.恢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71-472.

[7]张淑杰,刘靖.恢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12):8.

[8]刘军,范庆花,徐鲁云.经筋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 (11):1864.

[9]崔正友.恢刺为主治疗腰肌筋膜炎46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7,5(1):20-21.

[10]何悦硕.偶刺配合恢刺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2,22(3):47-49.

[11]丁丽玲.四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26-27.

[12]韦英才,梁树勇,王凤德.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58-60.

[13]许平,顾旭东,黄俊军,等.针刺分型治疗颈椎病的血液流变学动态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1):7.

[14]陈汉平.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十六卷)针灸[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I995:115-117.

[15]赵勇,郭振芳.经筋痹痛与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85-86.

[16]赵勇,董福慧.经筋痹痛的软组织力学变化分析与治疗思路[J].北京中医药,2008,27(9):705-707.

[17]刘亚,陈淑琴,刘儒森,等.下腰痛与椎旁肌纤维类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9(81):1078-1079.

[18]梁树永,韦英才,吴飞.经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0):122-123.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缓解腰痛有良方
职业腰痛早防治
腰痛用药需辨证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