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研究

2015-03-11 04:17闻壮宏毕朝文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民主党派长效机制

闻壮宏 毕朝文

[内容提要]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长期的核心主题。要从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形成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考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内、外部环境入手,探索形成民主党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民主党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长期的核心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任务。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对于搞好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一、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不是一劳永逸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的传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如果到了换届时才开始培养教育接班人为时已晚。所以,政治交接应该是民主党派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保证政治交接成功的工作方法与制度体系的总和就是政治交接的机制,这种机制要能够长期的发挥作用。因此,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不仅要形成机制,而且要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既是新一代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光大老一辈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继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推向前进所面临的大课题,也是把总结历史经验,共创美好未来的必然要求。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有4个特点:一是长效性。这种机制不是用以临时发挥作用的,而是对于今后的政治交接都长期有效;二是根本性。机制本身带有根本性,它要从根本上起作用,保证政治交接的成功进行;三是综合性。机制由一整套工作方法和制度体系构成,涉及政治交接及民主党派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四是稳定性。机制的长效性和根本性本身就决定了这一机制是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具有持续性、继承性。

二、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外部环境

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形成的政治环境。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根本目的是使民主党派更好地长久坚持和不断地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民主党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水平和坚定信心。中共是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导力量,只有在这一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不只是民主党派自己的事。因为民主党派之所以自觉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从外部环境来讲,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诉求的满足以及与民主党派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和科学的领导方法,更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为此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人民要求,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用有目共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先进性,并以此赢得了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民族的信任、拥护与爱戴。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并肩战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给民主党派充足的政治空间;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在民主党派遭到迫害时,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与支持;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一如继往,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与民主党派精诚合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一届全国人大及由此产生的两届中央人民政府中,民主党派都占有很大比重,为其参政议政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战斗历程和同心同德、开诚布公的合作中,结下了深厚情感和友谊,建立了充分的了解与信任,成为民主党派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稳定剂”。

(三)中国共产党特别注意发扬民主,给民主党派以充分的尊重。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做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绝不能以为我们有军队和政权在手,一切都要无条件地照我们的决定去做,因而不注意去努力说服非党人士同意我们的意见,并心悦诚服地执行。”[2]

如果没有这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会让民主党派心悦诚服的,更不会有真诚合作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文化大革命”之后,统一战线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但就制度机制而言,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仍然有限,民主党派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地满足;新时期,国际、国内和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及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风等消极因素,使民主党派产生困惑。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给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带来许多问题。改善这种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优化党的作风,清除腐败现象,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鼓舞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一,通过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有效地促进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自觉倾听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邓小平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4]通过多党合作可以使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正确解决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

第二,通过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在新的实践中酝酿更深厚的情感和友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证明,感情和友谊不会一劳永逸,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以合作和互相帮助中获得的充分了解和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毛泽东曾说过:“在我们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向所有同志具体讲明,我们和非党人士之间的真诚合作,不仅帮助了群众,也帮助了我们自己。”[5]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合作,打通隔阂,增进了解和信任,为感情和友谊的生长提供新鲜、充沛的营养,增强民主党派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愿与信心,使民主党派自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情感纽带更强韧。

第三,通过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加强和制度的完善,使民主党派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必然有深化政治参与,并通过这种参政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重视和实践的诉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越发扬民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越充分,越能调动民主党派的政治热情,其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态度和立场越坚定。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做到国家大事大家来出主意、想办法,共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使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充分实现,必然极大地促进民主党派利益诉求的满足。

三、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内部环境

推动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形成长效机制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民主党派自身的整体政治素养,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元素,在外部环境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民主党派自身的政治素养将直接影响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质量和水平。

(一)思想建设方面。为搞好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要求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其中包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可和接受,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可和接受,对多党合作历史的深刻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各项理论、政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等。为此,必须建立思想理论学习与创新机制,即本着自主、自觉、自为原则,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与理论研究创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一方面,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基本路线和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在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从较深的理论层面解决成员的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指导思想问题,不断提高参政党政治理论素质和修养,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担负起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任,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二)组织建设方面。一是新成员的吸纳,严把新成员的质量关,从源头上进行严格的筛选,全面考察其个人的才学、人品、社会影响力;二是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培养政治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了解党派特点、有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意识”的干部队伍,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举荐优秀人才,培养好后备干部;三是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政治方向明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进取、有志于参政党思想建设研究的骨干力量。这些是民主党派建立和健全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为此,要形成新成员考察、吸纳、教育、监督机制,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及考核机制,人才发现、培养、用人机制。

(三)作风建设方面。在革命、建设、改革及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实践中,民主党派形成了同中共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它们是参政党素养的重要内容,是维护政党关系和谐、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因素。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方面需要传承,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发扬和丰富。为此必须形成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传承机制和发扬、丰富机制。具体地说,一是要加强历史学习与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历史中体会与了解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学习老一辈领导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无私奉献精神,使广大成员成为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传承者、受益者;二是要在新的实践中弘扬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鼓励和培养新的优良作风与风尚,对弘扬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个人和集体要及时表奖,并作为干部、党员考核的评价依据,对新的优良作风要及时总结、宣传、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弘扬,使优良传统与新实践结合,用新的优良作风与风尚滋养传统,不断丰富民主党派的优良作风与品格,巩固和发展政治交接成果,增强党派凝聚力,把民主党派建成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参政党。

(四)制度建设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也尤为重要,建立民主党派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为此应该建立如下制度:

一是学习制度。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每年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主题,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成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史等,并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定期召开学习政治理论心得交流会,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

二是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开展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评议活动。根据民主党派工作实际,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应在届中和届末开展评议工作,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评议,对每个班子成员提出综合评议意见,督促其切实搞好整改,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派组织内部和中共党组织通报有关情况,将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考察选拔任用的重要材料。

三是内部监督制度。包括建立民主党派普通成员监督制度、日常征求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制度、工作总结时征求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的制度、述职时反映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处理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派信访制度等。要通过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民主党派组织、领导班子与成员经常沟通的桥梁,为民主党派普通成员履行监督职责提供渠道和平台。

四是建立政治交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民主党派中央和省、市级组织应分别建立政治交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民主党派成员经常性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党派成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检查对党派章程的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情况;研究政治交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等。联系会议可以邀请中共党委统战部参加。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742、74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224—225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205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190

责任编辑/汪 洋

猜你喜欢
民主党派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民主党派 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