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思考

2015-03-12 03:03盛永红
关键词:着力点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盛永红

(云南师范大学 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 昆明 650500)

关于构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思考

盛永红

(云南师范大学 纪律检查委员会,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建立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在高校的传承,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要求。高校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般要求与高校特点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党员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特点和要求,提出找准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着力点,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常态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开展了广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长期实效,必须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形成长效机制。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就是要在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问题中,形成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常态化运行机制,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内容具体、务求实效的常态化运行系统。构建这样一个长效机制是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

在高校开展群众路线、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就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切实将群众路线融入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独特办学实践中,把群众路线的践行与高校的社会职能实现内在地具体地统一起来,总结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特点和要求,在解决高校党的作风问题和加强作风建设中,找准践行群众路线的着力点,构建起切实有效地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高校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作风问题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笔者有幸参与了省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在督导云南七所本科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召开各类、各层次座谈会40多个,个别谈话249人次,对七所高校12 914张民主评议表进行了分析、梳理、汇总,通过听取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七所高校班子及成员“四风”问题以及群众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七所高校班子“四风”方面的问题118个,班子成员则表现更具体,七所高校共计237个。高校在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方面表现较多,共计94个,占所有“四风”问题的79.6%,表明当前高校的“四风”问题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七所高校共计24个,占所有“四风”问题的20.4%。结合总体情况的统计分析和具体存在的作风问题,带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身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通过对民主评议表梳理发现,7所高校官僚主义方面共有49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一些党员干部一定程度地存在“官本位”,深入基层较少,联系师生少,空话套话多。有的涉及师生的重大决策、重要规定缺乏听民意、集民智。直接联系师生缺乏完善科学可靠的长效机制。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化,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则,按行政手段管理高等教育,学术权力行政化,行政权力官僚化。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师生观”意识淡薄。个别干部吃不透校情、教情、师情、生情,对师生缺乏感情,高高在上,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淡化,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人才的信念不够坚定如一,责任心、紧迫感、使命感不强。少数领导干部仍然存有特权思想,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评优评奖方面搞“近水楼台”,与一线教师争名逐利。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为官不为,工作不用心用情用力;少数干部存在纪律松弛、作风散漫,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三是学校存在“重规模效益扩张、轻内涵质量提升”的形式主义问题。通过对民主评议表梳理发现,7所高校官僚主义方面共有45问题,形式上缺乏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科研发展趋势的系统研判,办学规模扩张快,专业设置求齐全,内涵质量提升慢。存在着办学同质化倾向,一定程度存在着同质低水平扩张,科研与教学相分离,教学与实际相脱节,较为普遍地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着“十重五轻”问题,即:重项目、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重职称,轻管理;重投入、重装备,轻效益;重申报,重公关,轻建设;重规模、重数量,轻质量。

四是享乐主义时有发生,奢靡之风有所抬头。从上述统计表可以看出,七所高校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占据比例虽不到四分之一,但随着国家经费的不断投入,比例逐年有上升趋势。享乐主义方面,高校普遍存在校园公园化,但特色文化不明显。教学基本设施欠完善,机关办公场所设施则质优量全。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可操作性,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奢靡之风方面,内部控制不健全,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勤俭办学坚持不够好,设备重购轻管,使用效率低,一方面教学设施不齐全,一方面设施多年闲置浪费,造成了体制性、结构性、决策性浪费,导致办学效益不高。

二、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特点和要求

群众路线要成为我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方法,必须既有理论指导,也有制度保障。当前个别领导仍然认为,群众路线停留在偶尔发生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实践上,一些人总是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作一阵风,从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仍然没有根本上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践行群众路线不到位不切实的表现,也是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的突出问题。构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前提是要紧密结合高校的特点进行分析。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要在办学实践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

高校坚持群众路线,应将群众路线与高校办学活动结合起来,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高校具体办学活动,使坚持群众路线成为高校全体师生的思想自觉与行为自觉。当前,高校要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内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办学和为了一切群众办学的理念,在具体的高校办学实践中,以师生的发展服务为办学目标,确立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和强化人本理念、服务理念、群众理念,把师生作为办学实践活动中考虑的核心要素,把充分听取师生意见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把广大师生的需求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付诸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践,做到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服务于师生的需求。因此,将群众路线的本质和精神体现到学校的具体办学实践活动上,既能将党的政策在高校贯彻落实,又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要在执行大学章程中践行群众路线

大学章程承载着大学的精神、昭示着大学的使命,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理想追求与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指导和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宪章”和“基本大法”,也是保证理念实施、理想实现的根本规范。通过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明确大学职责和学校、师生的权利和义务,确立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界定教学科研单位职权。从制度上来说,高校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需要把群众路线的理念融入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党委核心领导、校长行政负责、专家教授治学、师生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保证师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机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绩效分配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院系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改革,有效激发全体师生投身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科学化[1]。将群众路线融入大学章程,最重要的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理念,明确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学术评价体系、教学科研组织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教代会、学生会等的监督体系,保障执行大学章程中践行群众路线。

(三)要在发挥高校主体性中践行群众路线

高校办学活动的四个职责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这些独有职能就决定了高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因此,高校应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高等教育法》基础上,也要发挥高校本身办学主体性和积极性,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实现高校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的良好互动,实现高校与外部环境的合作共赢,以推动高校长期改革与发展[2]。高校坚持群众路线所包含的民主决策,与大学的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管理理念有内在的一致性。考证国外一些著名大学,正是通过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政府与高校权力边界的契约化,培育了大学的主体性,保障了学术自由的核心价值理念,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我国高校改革发展,需要借鉴“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经验,既需要从大学外部突破原有体制障碍,又需要发挥本身的主体性,在发挥高校主体性中践行群众路线。

三、构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几个着力点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点多线长面广,必须从解决当前核心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针对高校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特点和要求,在形成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方面,要找准构建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着力点。

(一)要着力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

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据自身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创造出的一种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需要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构建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一个重要体现,是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反之,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需要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多年来,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近三十年高校改革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要构建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只有加强高校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委对高校的核心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确保高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

(二)要着力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着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构建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反之,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需要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紧紧依靠广大师生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全面改革发展。坚决克服高校存在“四风”问题,认真解决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吸取师生的建议和经验。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加强高校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从而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要着力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能激发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创新体制机制,是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市场之间新型关系,充分发挥高校作用,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和发展潜力,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路线融入到大学章程,在大学章程中明确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大学章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制度上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建立健全保证群众路线有效践行的学习教育、典型示范、结合融入、奖惩激励等配套机制。以管理制度为例,当前高校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校级层面和行政机关,而基层学院是学科建设、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主体,但话语权不足,激励机制不够,受行政干预太多。高校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听取基层学院的意见,践行群众路线,资源权力下沉,减少对学院的行政干预,逐渐保证基层学院自主权与决策权,合理有效设计校院两级资源的管理权限,有效发挥基层学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要着力发挥高校的办学主体性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的办学主体性和实践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资源配置政府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特别是《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确立了高校法人的法律地位,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独立主体,逐渐走向社会实现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当前,要在高校中践行群众路线,应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主体性,政府进一步减少对高校的行政干预,切实确立高校独立法人地位,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办学自主权,保障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自治权力,实现高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的良性互动。只有高校拥有充分的办学主体性,才能保障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排除其他行政干预,一切从师生出发,构建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五)要着力发挥高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和平执政时期,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应发挥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先锋队”的角色,但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也不可被忽视。对我党来说,问题是如何使用好庞大的党员队伍,尤其在基层。我国这方面仍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间,尤其是发挥普通党员的作用上。在现行体制下,大量的普通党员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旨归就是发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普通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两个作用是我们党传统的政治优势,是新时期党建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是推动高校全面综合改革和各项事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保证。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对普通党员来说,就要增强党员意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的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群众路线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之际,高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实现“中国梦”,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高校就必须准确把握群众路线在高校的特点与要求,找准构建长效机制的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高校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权.高校构建坚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9):51-52, 63.

[2]蒋云尔,刘永芳.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0):46-47.

[3]董奇.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校改革的关键[N].天津教育报,2013-11-27(3).

[4]沈宝祥.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新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5-127.

[5]关哲民,王佩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22.

[6]秦宁波,刘纲强.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J].实事求是,2013(6):62-66.

[7]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6):11-17.

[8]王允昌.论加强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7):341-344.

[9]谭家德.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4(2):9-11.

[10]雷青松.构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2):23-25.

Focus on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in University

SHENG Yonghong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the mass line is a long-term work,the point is to form a long-term mechanism.To establish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is our party′s excellent traditions inheri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s also the demand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sisting and practicing the party′s mass 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practicing of the mass line,proposes the focal poin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ing of the mass line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ss line; long-term mechanism; the focal point

中图分类号:D 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5-0088-05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5.018

作者简介:盛永红(1980—),男,河南开封人,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师范大学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党的群众路线重点研究项目。

收稿日期:2015-04-06修回日期:2015-05-08网络出版时间:2015-09-2517: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925.1714.036.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9(5):88-92

猜你喜欢
着力点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坚持把提升人文素养 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