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一线男子柔道运动员技术现状探析

2015-03-12 09:58胡晓慧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柔道山东省技术

胡晓慧(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山东省一线男子柔道运动员技术现状探析

胡晓慧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近两届省运会及部分全国比赛男子及女子柔道比赛的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对我省一线男子柔道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省一线男子柔道的技术中,投技的运用较为广泛,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但是从整体来看,得分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在转入寝技后得分办法不多,尤其是投寝连接的能力较差.

关键词:山东省;柔道;技术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的发展总是依托在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基础和规则引导之下的,在柔道项目上也是如此.在我国,男子柔道项目选材条件很好,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在整体的技术训练中,与日本、俄罗斯及古巴等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从表现来看,我国柔道技术的发展尚未形成适合本国发展的技术风格,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培养体系,进而实现柔道技术的飞跃,取得与我国体育总体水平相称的成绩.因此,必须从我们的基础条件出发,从根本上把握我国男子柔道技术的发展.作为国内的体育大省,我们应当走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近年我省主要比赛中体现的男子柔道技术现状的分析,对存在的柔道技术方面的规律和问题进行梳理,为我省男子柔道技术训练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山东省22届、23届省运会的省内重点男柔运动员及部分省内参加全国柔道比赛男子各级别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代表了我省柔道的最高水平.

1.2研究方法

1.2.1录像分析法:由相关教练员及从事多年柔道裁判工作的裁判员对柔道比赛现场随机录制的156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

1.2.2文献资料法:对国内相关柔道技术方面的文献及资料进行梳理,了解柔道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柔道技术训练的规律,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1.2.3专家访谈法:对山东省一线和部分二线柔道教练员以及部分国内的柔道界专家进行访谈,同时跟随山东省柔道队随队训练并比赛.

1.2.4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一线二线柔道运动员及其省内部分教练员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了解运动员训练中的问题,对照教练员的教学和本文所统计的数字,以期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得分手段较为集中

表1男柔(甲组)主要得分技术统计表

2.1.1表1显示,我省男子柔道得分技术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传统的柔道技术,如背负投、大外刈、单手刈等运用相对较多,说明这些技术在训练中比较重视,从而在比赛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正如在比赛中的体现相对应的,我们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非常重视这些站立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相对应的,对比来看寝技得分相比来说太少,与其在柔道中的地位不相符合.寝技得分仅占技术得分的9%,在这其中压技又占寝技总得分的76%.说明寝技不仅在比赛中得分较少,而且技术单一,运用寝技技术的能力较差.这种现象也是和平时训练相关联的,训练中由于寝技是在转入地面的情况下进行的,耗时较多,练习相对较少,而且教练员的指导不够细化,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转入寝技阶段显得办法不多,不能拿到有效的分数.

2.1.2从表1还可以看出,总的技术得分以站立摔的投技为主,以较大动作的直接“一本”和“技有”为主,这些动作以其快速、直接致胜的特点而备受运动员青睐.但是在寝技方面,寝技技术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抱压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相对较多,但是其成功率不高.这也是很多运动员寝技得分不高,不希望在转入地面的寝技环节耗费更多体力的原因.但是,关节技和绞技的成功率就明显高于抱压技,关节技与绞技技术在比赛中能快速的实现投寝连接.扬长避短,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适时地加入更多的寝技训练,尤其是在投寝连接环节,细化训练,期待在这个我们队员的技术短板环节上有所突破.让投技和寝技平衡发展,在比赛中实现更好的结合.

2.2技术动作的使用不够灵活

“把位”是柔道比赛的开始.柔道运动是依托柔道服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动作的实施,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首先必须要抓握住对手相应的“把位”.相应的,这些把位对应着技术动作的实施,因此把位在柔道比赛中是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技术环节.谁能抢到更有利于自己的把位谁就获得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是,当前我们的柔道训练中,把位的手法十分单调,大部分的运动员手法千篇一律,大都釆用单手抓握侧衣襟的技术手法,自己则保持较低的站架.这种把位和站架也说明了贴身的投技技术应用较多,而其他的技术类型较少使用的原因.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从把位开始,结合相应的技术动作,形成技术运用的成套性、连贯性、多变性,摆脱模式化的技术训练.

从得分技术的方向性上分析,比赛中运动员更喜欢使用前后方向的技术,而侧摔技术运用较少,得分主要集中在前摔和后摔技术,侧摔技术得分也相对较少.

究其原因,前后摔的技术特点是整个动作的幅度较大,看起来更好看、漂亮,整个过程做下来更容易赢得裁判的高分数.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种动作也更容易被防守,所以成功率不会很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训练中进行全面的柔道技术训练.柔道技术包括投技、舍身技、绞技、关节技、压技,技术内容非常复杂.在柔道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技术类型,针对不同方向的技术以及选手的自身特点,科学安排技术训练,使运动员在技术的不断成熟过程中,适应实际比赛的多方向进攻和防守,为实现技术的组合运用奠定基础.

2.3规则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从统计看出,在比赛中运动员由于遭到处罚而产生的失分所占比例较大,说明选手对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规则的能力相对较低.随着现代柔道对比赛精彩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比赛中裁判对不积极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许多选手对极端的防守姿势、虚假进攻的尺度、消极防守的时间把握等理解不够,运用得不够自如.因此,训练中应充分贯彻规则中各项条款精神,并与技战术有机地结合,提高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1)我省运动员目前在柔道比赛以传统的大动作站立投技为主,而在转入寝技阶段办法不多,体现出投技和寝技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应适时加入更多的寝技练习,尤其是细化投寝连接的训练,为技术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训练比赛中,改变技术使用单一的现状,丰富技术类型,加强组合技术的运用,提高技术运用的连贯性.同时加强柔道技术训练的全面性,在不同技术平衡发展的同时,提高技术教程的科学性.

(3)柔道比赛应重视和加强对柔道规则的运用能力,特别要提高对消极等轻微处罚的重视,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以适应现代柔道的发展.

(4)从基层抓起,完善基层教练员培训机制,增加基层教练员的交流,从而在基础阶段就能抓牢运动员的基础技术训练.

参考文献:

〔1〕陈桂岭.我国少年男子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3):57259.

〔2〕陈桂岭.论柔道站立摔的组架方法和步法移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3):63265.

〔3〕陈桂岭.提高青少年柔道压技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73275.

〔4〕小幸铜.柔道的国际化[M].东京:大修馆书店,2001.2262237.

〔5〕陆晰,陈国喜,王铁梁,等.六运会柔道技术统计[Z].六运会柔道调研组,1989.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15)06- 0178- 02

猜你喜欢
柔道山东省技术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山东省即墨市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