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紫丁开

2015-03-12 01:41侬秋明
含笑花 2015年1期
关键词:紫丁香纸鸢巷子

侬秋明

“一笑一尘缘”,故乡的南街斑驳在久远的往事里。古城南街有些名不副实,它没有现代商业街的阔气和矫情,也没有集市的繁华和热闹。它其实就是一条弯弯曲曲仿佛没有尽头的巷子,陈旧的土墙,光滑的石板路,紫丁香带露摇曳在雨后某个黄昏,暗香隐隐,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

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南街紫丁开,那些灿然的紫丁香或在雨后、在黄昏、在被俗事所累不堪的时候,温暖地绽放在游子心头。我小时候的光阴,大都与这条巷子有关。南街的幽长深邃,让人小鬼大的顽童放学后流连忘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是没有的,只有野鸢经常躲在某家后院里,在孩子们的打闹声中扑棱棱惊悚飞起。在这些没有门的院子里,街里街坊可以随便出入,你割他家地里的韭菜,他摘你家地里的青麻叶,大家互通有无,省了拿去卖的麻烦。这算是一种简单生活的传统办法,倒也自在坦然。

杜甫诗云“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南街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口老井,有时也有几家合用一口井的。作为百姓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井,井口一般宽到能三四个人并用,且多安置在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相对来讲,它的井台较大,便于洗衣浆裳,人们习惯地叫它为大井。而院落内的井则小多了,称为绣花井,且沿口只能放入一只桶,这样既安全,同时又不占地方,这种井在庭院中起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更增添了小院或天井内的妩媚与内涵。中国百姓的文化俗称为市井文化,这充分说明“井”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须臾无法离开的。特别是旧时,井为没有自来水的古代集镇居民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之说。

物是人非,白云苍狗,诸多事物演绎了一切事物的变化性,古墙便是记载清末到如今这一段历史变化的书页。南街的古墙,一堵墙犹如一个人,初时如同一张白纸,而后在岁月中经历风雨,因朝向和位置不同、风雨的侵袭程度有了轻重之分,像人生旅途的坎坷和平坦。古墙灰暗,布满了斑点,仿佛刻录往事春秋。站在它面前,如同面对一位老人,斑驳中充满故事,耐读。

老南街巷子深深,然而最让人垂涎欲滴的唯一一家烤鸭店生意却出奇的好。木炭火生得红旺旺的,浓稠的烟子和食物的香味从简陋笨重的门板缝隙间阵阵飘出,引得好多嘴馋的小朋友在此逗留,不愿离开。南街烤鸭味儿好,看相也好。橘黄色的鸭皮里包着外脆内嫩的鸭肉,令人垂涎三尺。裹上葱白、沾上酱吃更是满口留香,异常鲜美。

古城南街还有一大特点,盛产美女。矮小的围墙里,青石板路上,见到的大都是窈窕的温婉女子。她们有南方女子的典雅娇小,灵秀精致。曲线流畅,凹凸有致,就像南方的山水,淡雅飘逸;如同剔透的珍珠,洁白无瑕。无论到什么地方都特征明显,皮肤白皙,娥眉大眼。“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古往今来,留下些许才子佳人的故事令人唏嘘,扼腕叹息。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人生的极致。那紫丁香到了仲夏,满树便开出紫色的小花,那花并不艳丽,像笔尖大小,绽放开来,却纯净雅洁,犹如一片紫色的迷离的雾……南街紫丁开,那馥郁的花香久久地弥漫在游子的心头……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丁香纸鸢巷子
紫丁香
纸鸢风与少年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花巷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紫丁香
NO.3 纸鸢
抢钱的破绽
白丁香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