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肇南:中国现代水利科学先驱

2015-03-12 06:07
贵阳文史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家

许肇南(1886—1960年),名先甲,肇南为字,号石楠,贵阳人,其父许尧父出仕四川省巫山县县令。许肇南4岁丧父,由母谭扬秀(贵州清镇人)抚育,得塾师路幼清授古文诗书,并将女儿路彬许配于他。1903年许肇南入四川高等学堂学习,曾秘密加入同盟会。

1906年,许肇南赴日本留学,两年后转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是贵州第一位留美学生。宣统二年(1910年),他回国报考庚款公费留学资格,与第二批庚款清华公费留学生再次赴美,先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电机工程,获学士学位及工程师职称后,1913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工业经济及经营管理。在美国留学期间,许肇南被推举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并和杨铨(杏佛)、任鸿隽、胡敦复、胡明复等共同发起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及“中国工程师学会”,这两个组织后来都移回国内,成为中国重要的民间学术团体。

1914年许肇南学成归国,正值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决定在南京创办“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培养我国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聘许肇南为筹备主任,1915年1月正式委任为校主任,1919年12月改称校长,许肇南因此成为辛亥革命后南京第一所公立高等学校第一任校长。因劳绩卓著,许肇南3次荣膺大总统颁发的嘉禾勋章。他率庚款留学生铁道工程专家沈祖伟(后任校长)、土木工程专家计大雄、中文打字机发明人周厚坤、电机工程专家张谟实、机械工程专家杨孝述(后任校长)、水利专家李仪祉(后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刘梦锡(后任中山陵监修工程师)以及张准(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顾惟精、范永增等,创建起完全由本国人才执教、管理的中国首座工科大学,并于1917年春培养出了我国现代最早的一批优秀水利工程专家。其中有汪胡桢(佛子岭水库总指挥、三门峡水库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水利电力部顾问),须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总工程师),陆克铭(指导抗美战争中的越南克服洪水灾难,受到胡志明亲自嘉奖)等,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教育和现代水利事业奠定了基础。许肇南曾在南京创建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火力发电厂和南京下关电灯厂并兼任厂长。

1921年,许肇南在“河海”前教授周厚坤举荐下,任“汉冶萍钢铁公司”下属“鄱乐煤矿”矿长,1922年夏挖到了煤层,正准备大量开采时,江西督军直系军阀陈光远为北伐军所败,由粤入赣,洗劫矿区,毁抽水机,矿井被地下水淹没。许肇南遂赴广州,任国立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6月合并为广东大学,1926年7月更名中山大学)教授,并兼广东省长廖仲恺的秘书。

1927年北伐胜利,经哈佛同学宋子文推荐,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许肇南为宜昌海关监督署监督兼征收产销物品内地税局局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许肇南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不能遂愿,辞去所有职务隐居北京。凭借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潜心研究中国古文字学,并极有成效,著有《家学古获篇》(最初称《咬文嚼字》)77卷和《中庸平义探》、《客敦》、《梅籀古暗铭识读释略》、《简鲟灵集一经篆论证》、《继志述事》、《札探古董》、《馨宋寓斋读书漫志》、《国玺释文》等。

1940年许肇南移居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曾准备在南通创办河海工程大学,因内战爆发,遂罢。

解放后,许肇南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与上海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翻译外国学者著《上海史》中部分篇章。

1960年12月26日,许肇南病逝于上海,享年74岁。

猜你喜欢
专家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游戏专家
专家号
专家榜
请叫我专家
地道专家鼹鼠
专家面对面
专家寄语
专家频道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