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辞书常见问题

2015-03-13 19:10王秋华
出版参考 2015年2期
关键词:辞书词条

王秋华

专科辞书的编写有一定规律,作者结合自身的编辑工作,把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专科辞书是以收录专科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工具书,其编写有一定的规律,书稿中常遇到的问题也具有很多共性。现以中医药类辞书为例,详述本人在专科辞书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便与相关辞书编辑进行沟通与交流。

词条常见问题与对策

1.收词不全

最常见的问题是闭合性词条收录不全。所谓闭合性词条,就是指可以完全列举的一类词条。如中医专业术语中,五脏(心、肝、脾、肺、肾)即属此类,在一本辞书中应对五脏以及分属的五个词条部出全。编辑审稿确认某词为闭合性词条时,应进一步核查与该词属于同一闭合系统的其他词条是否出全,这需要编辑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但也可通过词条提供的信息寻找线索进行核查,例如,黄瘕,是中医妇科学中的一个词条,其释义为“八瘕之一”,通过此信息可判断该词属闭合性词条,先查检“八瘕”是否出条,再根据“八瘕”释义“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的总称”所提供的线索,核查释义中提到的八个词是否已经分别出条。确定无漏收词条以后再正式发排。

2.收词不平衡

每个学科、领域涉及的名词、术语非常庞杂,受市场定位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专科辞书不可能收录全部相关词条,需要策划编辑先确立收词范围,作者根据收词范围选择最适合词条。所收词条一定要保持平衡,如《中医妇科词典》中收载了“痛经”一词,则治疗痛经的方剂、治法也要相应出条。如没有收录则属于收词不平衡。此外,有些类别词条包含相当广,不可能一一列举,如中药品种名,汗牛充栋,而辞书规模有限,无法一一出条时,需要注意所收词条的平衡性。如用于临床医师查阅用的《中药学词典》收录中药品种时,要考虑到南北方用药习惯差异,北方和南方的常用药都要收录,且收录标准要一致。

3.词条非最小语言单位

词条指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以中医类词条为例,“中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出现,在中医学辞书中常会出现古籍当中记载的医学名词、术语,作者在从古文中筛拣词条时常不能很好分辨哪些可以出条释义,例如:《中医妇科词典》中,笔者遇到这样一个词条“赤白沃下”,赤白沃是中医白带的一种,常见于古籍当中,但根据释义中引用的古籍原文发现,“下”只是其行文的一部分,在这里作谓语动词,由此可以判断,该条非最小释义单位,应收“赤白沃”为词条,非“赤白沃下”。

释义常见问题与对策

1.文字累赘

这是辞书编写过程中最常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文字累赘的种类很多,笔者总结最主要有几种类型:前后不必要重复、部分释义内容与核心内容关联度不大、存在主观评价或论断、语言不精炼等。以一个人物词条为例:

曹炳章 中医学家,1877-1956年,字赤电。近代浙江鄞县曹妙乡人……上海神州医学总会成立,炳章出任绍兴分会评议,首倡改良药品,并创办《医药卫生报》。1920年废止中医事起,炳章被公举为绍兴医药学会会长,与裘吉生等代表中医界赴南京请愿。1922年春,任南京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不久,各医药学会遭取谛,返绍兴,重建“中医公会”,出任主席。浙江国医分馆组成,应聘任董事。炳章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为近代著名医家……

此段释义存在几个问题,其一,前后不必要重复。前面已介绍生卒年,后面就没有必要再说“近代”,词条名为曹炳章,释义中就不必再出现词条名;其二,语言不精炼。对于其任职经历叙述过于繁琐;其三,部分释义内容与核心内容关联度不大,“上海神州医学总会成立”之类与该人物经历无直接关联;其四,对人物做主观评价。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修改为:“曹炳章……浙江鄞县曹妙乡人……先后出任绍兴分会评议、绍兴医药学会会长、南京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主席、浙江国医分馆董事。创办《医药卫生报》,首倡改良药品。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

此外,在辞书释义中,可有可无的虚词也应尽量省略,如:“半产腹痛”释义“病症名。指由小产造成的腹痛”中“指”字可以省略。此类问题编辑可通过限制词条释义范围、内容和撰写样条等方式与作者沟通加以规范。

2.词条义≠实际释义

主要有窄义宽释与宽义窄释两种情况。所谓窄义宽释,指释义范围超过了词条应有之义,如将“月经不调”释为“妇女不孕症”。不孕症包含很多种,月经不调只是其病因之一,释义范围显然比该词条应有之义宽。与其相反的是,宽义窄释,即释义不全面,不能包含词条所含全部内容或义项。例如,“月经不调”指“月经量多或量少的病症”,此释义不全面,因为月经不调除有月经量多少的变化,还有经期、经色、经质等变化。对于此类问题,要求编辑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对于不熟悉的词条一定要参考其他权威性资料或请审稿专家确认。

3.循环释义

即同一辞书中A、B两个词条,用A解释B,用B解释A,这样等于两个词都没有解释。如一本中医辞书中将“胎病”释为“小儿癫痫”,而又将“小儿癫痫”释为“胎病”。这类问题,只需在一个词条中进行详细解释,另一个词条标明“见某条”即可。因此,该类词条一定要互参修改,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4.同语反复

即在释义文字中出现了被释词语。如“气虚证”释为“气虚的证候”。与循环释义相同,没有对所释词语的核心问题进行释义。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作者的粗心大意外,不排除有些作者对词条真正含义不明确,对于该类词条编辑应退回作者进行修改。

词条间相互关系问题与对策

1.词条间缺少相互呼应

辞书的一大特点是,每个词条既保持相对独立,词条之间又要有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结构紧凑、完备的系统。但很多作者在写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且辞书大多是多人合作完成,分别撰写的有交叉的词条最常出现该类情况。即某词条释义采用“参见某条”字样,但进一步查阅却发现,辞书中根本无“某条”。这个问题需要编辑人员在发排稿件之前在电子版上针对互参的词条逐一核对落实情况,确认无漏条后方可发排。另一种情况举例说明,如《中医妇科辞典》“月经”一词在释义中介绍,其别名有很多,如: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等。但释义中提到的别名没有一一单独出条。正确的做法是,正名词条将别名一一列出,并进行详细释义说明,别名出条,但释义部分与正名重复内容以“参见月经”形式表示。其目的是读者通过不同“路径”都可以检索到“月经”这个词,增强辞书的检索性。

2.词条间释义矛盾

词条间经常会出现一些必要的重复,即所谓交叉。一般分为明交叉、暗交叉。所谓明交叉,是指词条名不同,但释义内容相同者。这类词条,只需确定一个主词条,其他异名同实的副条在描述上要与主条一致,如释义完全一致的采用参见形式。所谓暗交叉,是指词条名不同,但其内容有相互重叠者。如《中药学辞典》收载了“李时珍”一条,就必然会收“本草纲目”条,由于《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最有代表性著作,因此在李时珍条内必然涉及《本草纲目》相关内容,这就需要两词条内容重叠部分释义要一致,但由于多人合作,各自分别撰写所负责词条,在行文特点、资料来源、个人学术观点上会有差异,因此对于同一问题描述会有出入,这就造成一些暗交叉内容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问题。这需要作者撰写过程中始终有此意识,尤其是主编在最后统稿时,要对交叉部分进行统一梳理,确保前后一致。编辑在加工过程中更要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如果是丛书,就应对整套丛书进行专项检查,以达到整套书对于同一问题的释义统一。

以上仅针对笔者在辞书编辑加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辞书是一个严密、有序的系统,需要加工编辑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书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书稿质量。更重要的是,作为策划编辑,在前期策划、组稿阶段,必须通过严密、有序的策划工作,尽可能提高上交书稿质量,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出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加工阶段的压力。

17世纪欧洲语言学家斯卡利格曾感慨地说:“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处决,也不应判强制劳动,而应判去编辞典,因为这种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痛苦。”我国出版界的前辈陈原先生也曾说:“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前人的话告诉我们,辞典的编写是一项伟大但异常艰苦的工作,如何提高辞书编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提升辞书的出版质量是每个辞书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辞书词条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2016年6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7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大数据相关词条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