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新常态下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5-03-14 05:28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江西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农业

◇文/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新常态下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文/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当前,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和经济实体受到较大影响的大背景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两年来,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普遍困难,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进一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需要在扩展融资渠道、加强优惠政策的统筹落实、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强化领导等方面下功夫。

目前的发展状况

农业产业化的进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854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0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领域覆盖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2014年上半年,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53万户,户均增收1600多元,同比分别增长8.4%、9.1%。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就业38万人,其中固定工21万人。

缺乏品牌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与先进省市差距明显。据了解,2013年江苏省60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52.72亿元;山东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100家,销售收入突破1.4万亿元。江西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仅为江苏省的33.78%,山东省的23.35%。河南双汇、三全、江苏雨润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影响力大、知名度很高,我省严重缺乏类似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举步维艰,面临收缩、停产的尴尬境地。由于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回落,国内经济下行、市场难以提振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是大量企业收缩减产、维持基本运转。最突出的是粮食加工业和养殖业。调查统计,2013年全省有近1/3的稻谷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养殖业企业普遍收缩减产以维持基本运转。二是企业利润普遍下降。其中养猪行业普遍亏损严重,最严重的时候万头规模以上养猪企业每月要亏掉上百万元。

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企业融资是头号难题。调查显示,74.55%的龙头企业反映资金困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银行只接受企业住房、店面等抵押物,对企业设备、仓单等抵押品不予贷款,而且上浮利率由原来的20%左右普遍提高到35%以上,部分企业贷款利率上浮达到50%-70%的水平。同时,大部分银行减少了贷款可用资金规模,缩短了款项使用时间,增加了用款成本,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高出很多。而对正常经营的企业,银行收回企业贷款后也不再给予续贷,或者压缩续贷规模。大部分农业企业贷款规模压缩了20%-50%,造成企业资金链紧张或断裂。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不多,信贷渠道不畅,一部分企业只能通过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寻求“过桥”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月息高达2%-6%不等,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优惠扶持政策落实难。一是项目用地落实难。2011年江西省给18家农业龙头企业5000亩用地指标,目前只落实了3家,共计300亩不到。二是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地方对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增设条件、抬高门槛,导致企业享受不到优惠。如有地方对农业企业设置5万元/亩的税收条件,达不到标准就拿不到补贴;三是普惠政策享受难。一些地方对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操作不透明,知道有政策优惠或找到相关文件的企业可能能够享受到,而不知道的就享受不到;此外,还有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反映,今年我省的粮食收购资金至今没有贷付给企业,导致企业出现被迫卖原粮现象。

政府服务效能亟待提升。有的企业反映一个项目审批下来要盖上五十多个公章;也为建一个项目,其负责人跑政府及部门达数百次之多。由于农业投资回收期长、利润薄,税收贡献小,有的地方为招商引资跟企业往好里说,但等企业落地投资了,各种各样的条件也多了。

农业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调查显示,企业管理层大专学历占50%以上的企业仅有15.77%。大部分企业主出身农民,一些企业主既不了解政府惠农政策,也不知道如何去争取享受政府扶持政策;一些企业对新出现的业态模式反应不灵敏,65.59%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采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30.82%,准备采用物联网管理等新兴模式的企业占14.69%。

新常态下该如何发展

扩展融资渠道,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盘活政府补助资金,筹建政府和民间联合的农业产业化投资公司,由省、市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运作;推广南昌市的做法,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对符合产业政策且生产正常的龙头企业项目,银行应尽量给予固定资产投资;切实用好“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等信贷工具,建议“财园信贷通”切出一定比例给农业加工企业;鼓励银行采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业务,减轻龙头企业一次性还款压力。

整合优惠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针对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龙头企业用地,实施分类供地政策,指标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内予以单列;加强优惠政策的统筹整合,针对涉农企业优惠政策项目、资金门类多、头绪多的现实问题,行业协会和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让企业心中有数、明明白白;项目扶持资金要按照进度发放,资金文件下达后先预拨项目实施单位补助资金的60%,待主管部门对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的40%。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涉及龙头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简化办事流程,从便、从快办理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审批。减少各类检查收费,行政主管执法部门尽量多告知、多服务,避免多头执法、多头检查;不得以执行“八项规定”为由,不作为、不办事。

强化政府引导,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宏观指导。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示范基地、一个配套政策”的办法,把农业产业化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二是坚持扶优扶强。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迅速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覆盖面大、产品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切实做好农民企业家的培训进修工作。三是加强考核督查。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督促检查、调研指导、考评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把考评考核作为推动、促进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